字號:
我國就業規模持續穩步擴大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

  時間:2007-09-21 15:1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統計局20日發佈《從十六大到十七大經濟社會發展回顧系列報告之三:就業規模持續穩步擴大》。報告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關注民生,將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使我國就業總量持續穩步增長,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地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失業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報告指出,我國有13億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努力擴大就業,滿足勞動者就業需求是我國在較長時期內面臨的重要任務。十六大以來我國就業工作呈現五個明顯特點:

    一是全國就業總量穩步增長,新增就業人數繼續增加。我國城鄉就業人員從2002年的73740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萬人,年均增加665萬人。城鎮就業增長持續高於全國,其就業人員佔全國的比重從2002年的33.6%上升到2006年的37.1%。2003年至2006年,全國每年實現新增就業人數分別為859萬人、890萬人、970萬人和1184萬人,其中2006年新增就業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2002年至2006年,有2000多萬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有530多萬人是再就業的困難群體。

    二是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繼續提高,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人數最多。2006年全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2002年減少4309萬人;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比2002年分別增加3445萬人、3524萬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重由2002年的50.0比21.4比28.6轉變為2006年的42.6比25.2比32.2。同期,國家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同2002年相比,2005年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了2270萬人,是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就業人數增加最多的行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也居於各行業就業人數增加量的前列。

    三是國有和集體單位就業人員繼續減少,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大幅增加。2006年末,城鎮國有和集體等公有制經濟單位就業人員7417萬人,比2002年減少了1074萬人。2002年至2006年,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共吸納就業4387萬人,年均增加近1100萬人,超過了同期城鎮總的就業增加量。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成為當前提高全社會就業率,緩解城鎮就業壓力,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四是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止降回升。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從1996年起開始減少,到2002年減少到10985萬人。2003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出現止降,2004年起開始回升,到2006年末,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已經回升到11713萬人。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止降回升,表明我國在就業總量保持增加的同時,就業品質也已經有所提升。

    五是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各項擴大就業政策的逐步落實,2002年至200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保持在4.0%-4.3%的較低水準。在勞動力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