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關於文化的論述蘊含什麼深意?

時間:2010-10-19 15:00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人民網18日報道,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文化的論述言簡意賅、微言大義,讓人耳目一新,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關於“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論述更是把對文化的認識上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必將對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十一五”規劃期間創造的輝煌成就為“十二五”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這一切都為“十二五”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提供了可行性。

  其次,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在吸收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目標,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正如雲杉同志在《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強》中所說:現代世界經濟發展表明,發達程度越高,文化產業支柱性作用就越明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越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有利於拉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利於擴大就業和創業,有利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過去我們常講,經濟發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現在看來還要加一條,就是也要靠文化。經濟文化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新趨勢,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產生的競爭力成為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競爭優勢。

  第三,“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提法充分體現了黨對文化功能深刻理解和全面認識,充分體現了黨的執政經驗和執政智慧。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然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共同進步的社會,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定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同發展的國家。十六大之後,我們黨確定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這標誌著我們黨在文化認識上的新飛躍,反映了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的戰略眼光。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文化的認識是在以前基礎上的昇華,必將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更為積極的作用。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