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珠海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紀念日。由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與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的 “珠海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理論研討會”今天在珠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聚首珠海,深入探討。
此次理論研討會是在珠海經濟特區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時刻召開的,對於深入總結珠海經濟特區30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成果與經驗,全面把握經濟特區面臨的新形勢新使命,激勵特區建設者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增創科學發展新優勢,進一步堅定走有珠海特色的經濟特區發展之路,把經濟特區建設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6月,研討會面向全國開展徵文活動,反響熱烈,短短三個月間就收到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提交的論文120多篇。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郭建寧教授在題為《新的歷史起點 新的思想解放紀念珠海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的論文中說,回顧珠海經濟特區三十年的歷程,總結珠海經濟特區三十年的經驗,不僅對於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全國的改革開放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紀念珠海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其最好的方式和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周為民教授在 《奇跡是怎樣發生的慶祝珠海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一文中說,珠海從昔日海疆一隅偏僻貧窮的農村、漁村,成長為藍天白雲之下、青山綠水之間每人平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嶄新城市,並正在向更加繁榮美麗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生態文明新特區”和“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大步前進。這的確是“奇跡”,是整個中國發展奇跡的一部分。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副主任韓慶祥教授在《珠海經濟特區發展的經驗與走向》一文中指出,珠海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既有道路不平的坎坷,更有令人心醉的成就。在紀念珠海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的今天,最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珠海走過的路,是走向科學發展之路,是走向珠海人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之路。(付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