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深圳曾以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享譽世界,GDP增速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但時至今日,深圳人對GDP的追求正在發生新變化,單位面積GDP產出、單位GDP能耗水耗、GDP的產業構成,都成為更受深圳人重視的GDP新內涵。
過去三十年,深圳GDP增速年均高達25.8%,這為深圳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與此同時,連年高速增長也使深圳的開發程度幾近飽和。以土地為例,深圳市已開發國土面積佔可開發用地的86.3%,剩餘的土地如按過去每年幾十平方公里的速度開發,幾年後就將無地可用。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說,“而立之年”的深圳有很多成熟的喜悅,也面臨諸多“成長的煩惱”:一是經濟總量達到較高平臺,經濟內生動力和後勁不足;二是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三是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
深圳人清醒地知道,全國各地都在按中央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而對“先行一步”的深圳來說,這一課題顯得更加緊迫。幾年前深圳就明確提出從“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和諧深圳”轉變的要求,通過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深圳的GDP內涵正在發生新變化:
單位土地面積產出大幅飆升。過去五年間,深圳市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四個“千億元”臺階,2009年達到8201億多元,每平方公里土地GDP產出和財稅收入分別從2.5億元、0.7億元增長到4.1億元和1.4億元,增長了近一倍。
GDP的綠色成分越來越濃,萬元GDP能耗、水耗近年來持續下降,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累計降幅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
與此同時,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等“無形資源”的貢獻越來越大,華為、中興、騰訊、華大基因等一大批深圳本土成長的企業迅速壯大起來,並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領先者。200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6%,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
從產業構成來看,依靠資源、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實現快速擴張的傳統產業正在大量向外遷移,佔GDP的比重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產業等佔GDP的比重與日俱增。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正在快速增長。作為高端服務業的支柱,深圳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提高至14%,證券、基金、創投業保持全國領先,深圳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已基本確立。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實現生產總值4215.57億元,同比增長11.6%。對於每年GDP總量近萬億的深圳來說,10%以上的速度已經不低,深圳未來的發展不是繼續追求高增長,而是應該加快結構和品質的調整,力求以更小的投入、更低的消耗,創造更大的效益,率先進入更高的發展境界。
在今年深圳市兩會期間,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更為寬廣的視角著眼未來,提出以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進城市為標桿,2015年實現GDP1.5萬億的目標,經濟總量與新加坡基本持平。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吳優認為,對於這樣一個目標,深圳信心十足,而實現這一目標,從結構和內涵來看也將發生很大變化。從深圳正著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來看,2009年深圳出臺了網際網路、新能源和生物工種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今年內還將出臺新材料產業規劃,計劃到2015年單是這些新興產業就將打造6500億元的產業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深圳高新技術產業。而與之相配套的金融、物流等高端服務業也將成為未來深圳GDP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車曉蕙、王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