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將於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按照公開議程,此次會議將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問題。
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
部署“文化興國”戰略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此次會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將重點研究和解決“三個不適應”問題:一是文化水準與綜合國力不適應,二是文化發展與經濟增長不適應,三是文化發展與國民素質要求不適應。
張希賢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軟實力仍然偏弱。與GDP位列世界第二位的經濟成就相比,中國的文化事業沒有充分發揮育民作用。整個社會道德滑坡嚴重,我們必須面對這一難題。”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直指“部分社會成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封建迷信、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
李長春說,即將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出新的任務要求。
據專家分析,提交此次會議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稿,料將在精神導向、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重要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重振國民精神,部署“文化興國”戰略。
而在具體措施方面,中共究竟將如何著手破解“文化命題”?從首都北京的動作中或可看出端倪。據《北京日報》報道,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會日前提出多項文化改革舉措:一是研究解決文化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問題;二是依法加強對網際網路和手機的管理;三是建立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官員考核指標體系;四是提煉“北京精神”,使之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價值觀。
尋求破解文化問題的政治路徑
觀察人士注意到,近期中南海高層不斷為文化體制改革“吹風”鼓勁。本月初,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觀看了講述一位公路管理員愛崗敬業故事的話劇《郭明義》,勉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優秀作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先後赴吉林、北京等地考察文化傳媒發展等事宜。官方媒體則頻頻發表長篇論述,呼籲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加快文化體制改革。
張希賢教授認為,在精神導向層面,中共目前面臨著如何處理官方主流文化、傳統母體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關係的問題。
今年初,一尊孔子雕像悄然出現在富有象徵意味的天安門廣場,引起民眾熱議,3個多月後雕像又被悄然搬離。專家認為,這一事件折射出中國文化選擇的困境與徬徨。
張希賢認為,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是要尋求一條解決文化問題的政治路徑,融合多元文明,實現“先進文化的中國化”,同時通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發揚傳統精神,凝聚文化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