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映秀鎮災後重建規劃已經初步完成,相關的建設正逐步展開。重新規劃的映秀,抗震設防裂度為8度,主要建築物都較地震斷裂帶退後200到300米。而自春節以來,每天來映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震中映秀”也正是映秀經濟重新復蘇的品牌。在路口立起的映秀新鎮規劃設計圖上,可以看到震中遺址、地震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商業區等多個待建項目。 中新社發 邱海鷹 攝
2009年2月21日,四川汶川,絡繹不絕的遊人來到5.12大地震震中映秀鎮參觀憑吊。 中新社發 邱海鷹 攝
發生在中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已經近一年了,大量失去家園的災民現在生活得怎麼樣?在地震週年前夕,記者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媒體採訪團,來到了福建對口援建的四川彭州市。
在那次大地震中,隸屬成都的縣級市彭州七十九萬人口中,受災十八萬戶近六十萬人,房屋倒塌三十三萬間,受損八十一萬間,有十二萬戶災民需重建永久性住房。
在該市新興鎮陽坪村一個叫“壽陽泉”的地方,一幢幢掩映在油菜花和綠樹間的鄉間小屋引人注目。“太漂亮了,簡直就是花園小洋房”,同行的女記者興奮得四處取景拍照。
薛文秀老大娘七十四歲了,老伴早逝,一家五口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住所。“如果不是國家的幫助,我就是茅草房也沒辦法蓋,更不用說住這樣的房子。”老人家操著一口純正的川音,對客人念叨著“政府好、政府好”。
從村民的大方和自如中,看得出經常有人來到新建成的這個災民安置點參觀。稍有生意頭腦的村民,已開始在自家房屋和院落規劃著開辦“農家樂”。
六十四幢九十到一百五十平方米不等的小樓各具特色;家家的庭院都種上了果樹和菜蔬,既綠化了環境又有些收成;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化糞池,鋪設了排污管道。這是災後通過“統規自建”方式,拆除地震倒塌房屋完全新建的一個安置點。
“統規自建”是四川災區災民房屋重建的一種方式:每位失去房屋的災民可獲批三十至三十五平方米的地,但最小不少於九十平方米,按照統一的規劃,由災民自己建設。中央政府補貼每戶災民一萬元人民幣,四川省各級政府補貼一萬元;對口援建省份補貼一萬元,援建彭州市的福建省僅此一項便投入十二億元。其餘部分災民可貸款,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微息第三年半息。
“三年後,我早就可通過農家樂旅遊賺錢還貸款了。”四十齣頭的許阿姨,對未來顯得信心滿滿。
這個風景秀麗優美的“洋房”小村雖是個特例,但在各地採訪時,地方官員都說,要用科學和發展的眼光,將這場巨大的天災和浩劫轉化為機遇,搞好科學的規劃,而不是簡單重建災民的房屋,要讓受災的民眾過上比地震前“好得多”的生活。
除了“統規自建”的方式外,四川災區還有“統規統建”、“統規聯建”等方式,因地制宜重建災民的房屋。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記者在災區看到,新建的住房都讓災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水準有了巨大的變化和躍升。(記者 林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