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繪
中國有講誠信的優良傳統,市場經濟運作環境下每個人也都知道講誠信的重要性,為何社會上不講誠信的事情屢屢發生?
在全社會高度關注和廣泛質疑下,深陷“豆漿門”的肯德基終於于日前在其官網發佈致消費者的公開信,就旗下醇豆漿並非現磨問題向消費者致歉,並表示將在全國所有餐廳公告欄內明確告知豆漿的沖泡工藝。
肯德基此前曾就“豆漿門”回應稱其使用豆漿粉勾兌是源於“傳統的現磨工藝無法滿足全國三千家店對品質劃一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而市面一般出售的豆漿粉工藝簡單,口味達不到要求”。這一回答讓肯德基的誠信品質備受考驗。
實際上,陷入誠信輿論漩渦的並非肯德基一家,近期就先後有味千拉麵“骨湯門”、達芬奇“洋傢具”等事件引來社會質疑聲不斷,早前,更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影響我國經濟正常運作的事件相繼發生。以上種種,讓企業經營者的誠信品質廣受拷問。
中國有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市場經濟本身是誠信經濟,每個人也都知道講誠信的重要性,為何社會上不講誠信的事情還會屢屢發生,誠信問題何以會成為當今社會人們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呢?誠信自覺真有如此難嗎?
事實上,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優良傳統中,從來不乏誠信思想資源。從儒家到墨家,誠信是備受古人推崇的良言箴規,是諸子百家共舉的道德標準。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中已出現關於誠信的記載,如《書·康王》中有“信用昭昭明于天下”,《周書》中有“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等等。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各學派相互駁難,卻一致倡導誠信道德規範,形成了“駁難下的趨同”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在《論語》中,“信”字就出現了38次,可見儒家對誠信的重視程度。此後,誠信逐步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優良傳統,內化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特質。
市場經濟某種意義上是誠信經濟,已是被廣泛接受的觀念。誠信是人們利益追求中所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礎。在市場經濟中,市場行為就是契約行為,誠信是市場契約的基礎。契約要能生效,義務得以履行,必須以誠信為前提條件。一旦離開了誠信,契約就失去其本義,甚至淪為作惡的工具,市場經濟也就難以維繫。不講誠信經營,違背誠信原則,商業就是欺詐的代名詞。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也都知道講誠信的重要性。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振,國無信不興。無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都必須出於誠信、維護誠信,構建“誠信社會”是一項非常必要和緊迫的重要任務。這是一個樸素簡單的道理,但落實起來並非易事。許多人呼喚誠信、推崇誠信,往往是要求別人對自己誠信,而自己則經常不講誠信,隨便毀信棄約。誠信作為一種要求是相互的,不能只拿來要求別人,這就要你誠信我也誠信,大家都來誠信。
毋庸諱言,我國正面臨著愈演愈烈的誠信危機。各種機構組織、大眾傳播媒介、商業產品、瓜果蔬菜等,讓我們真正信得過的,放心使用的,似乎越來越少。這樣的誠信危機,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的風氣,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現階段出現的所有的社會問題,或多或少都與誠信有關。
為何社會上不講誠信的事情屢屢發生?誠信自覺難以形成的根源究竟在哪?
探究其深層機理不難發現,社會上誠信自覺難以形成和誠信缺失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於失信的制度約束剛性不夠,不講誠信的社會成本過低,全社會尚未完全真正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誠信機制和誠信氛圍。正是在這種制度約束不力和誠信機制缺乏的現實環境下,一些經營者“見利忘義”,肆無忌憚,不講經營倫理,毫無道德底線,以至欺詐違約、弄虛作假等行為屢有發生,更有甚者,為了單位或個人私利,不惜出賣道德良心,屢屢突破道德和法律的紅線,罔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導致制假販假、違法生產等行為盛行。
當然,我們更應認識到,誠信自覺的形成除了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外,誠信主體個人誠信素養的培育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社會的誠信問題,還得從教育方面入手,將誠信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來實施。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黨歷來重視誠信教育和誠信建設。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就明確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在這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規範中,“明禮誠信”放在了重要位置。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要堅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黨的十七大報告則再次強調,“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將誠信自覺的培育和誠信教育的加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點,讓每一個公民都成為誠實守信的自覺遵循者和主動實踐者,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正如火如荼的時下,有了黨中央的強有力領導,有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有了每一社會個體的主動踐行,誠信自覺必將成為每個人內心的道德律令和行動指南! (李紅專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