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謠言大行其道,提供資訊傳播平臺的網站難辭其咎。
一段時間以來,“絕症男子殺死八名村官”、“女官員攜鉅款出逃國外”、“某領導妙評高爾夫”……一個接一個“爆炸性消息”在網路上躥紅,引起眾多網民關注和跟帖。針對網民關切,相關組織部門迅速展開調查,卻發現這些消息不過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網路謠言的氾濫值得警惕。事實上,真和偽的較量每天都在網路上進行。能否及時發現謠言、把好謠言傳播的第一道 “關口”,越來越成為考驗網站管理的一項挑戰。
網路謠言面目各異,但其炮製手法卻如出一轍:從內容上看,網路謠言往往是對真實資訊進行拼接和歪曲,以“官員”、“金錢”等標簽化資訊刺激網民眼球,引起網民猜測;從形式上看,網路謠言主要借助論壇、帖吧、即時通訊工具等網路平臺進行擴散,誘導網民跟帖和轉載,形成聲勢,進而吸引新聞媒體跟進報道。
網路謠言滋生、傳播、擴散的整個過程,幾乎都在網路平臺上進行;網路謠言興風作浪,看中的是網路強大的傳播威力。如果網站論壇、通訊平臺,都能在第一時間將謠言清理乾淨,謠言的傳播也就失去了通道。
然而,一些網站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卻對造謠傳謠的行為視而不見、放任自流;一些商業網站為了擴張業務,搶佔市場,也對一些新產品疏于管理、對謠言反應遲緩;一些網站的從業人員為了個人利益,甚至為謠言的製造者提供幫助,助長謠言流佈。這些都為謠言的發酵蔓延提供了便利,也嚴重損害了廣大網民的權益和網際網路行業的公信力。
特別是,一些網站論壇、小網站為了迅速擴大知名度,聚集人氣,不惜憑空製造噱頭,大肆參與造謠傳謠,甚至走“炒作路線”來擴張業務;一些機構和個人則利用網路發帖的匿名性和“零成本”,在網路上惡意誹謗他人、謀取個人私利、擾亂社會秩序。凡此種種,無一不在踐踏網路空間的法律和道德底線。
謠言是社會的毒瘤,網路謠言因其傳播更快更廣,危害也更大。各種似是而非、危言聳聽的謠言充斥網路空間,不僅給當事人帶來工作、生活上的壓力,也給廣大網民獲取資訊帶來困擾。更為重要的是,網路謠言一旦氾濫開來,將使人們失去對網路、對他人的信任,其結果必然導致“老不信”的心理暗示,導致“無限質疑”的思維慣性,進而嚴重破壞社會誠信、加劇社會隔膜、增加社會運作成本。
網路是公共資訊平臺,也是公共文化平臺,倡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沒有健康、文明、有序的網路文化。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這對於各家網站而言,都能產生具體而微的啟示,那就是:守法、負責、創新。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網際網路行業的自律。只有從源頭上把住謠言滋生起禍的入口,才能從根本上消減網路謠言。首先,加強商業網站的自律至為關鍵,相關企業應當將社會責任融入日常管理和企業文化,內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其次,應加強對網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其職業準則和責任意識;此外,還應完善對商業網站的外部監督和考核機制,對那些參與造謠傳謠的網站,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絕不姑息。(周繼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