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要求 創造新業績(經典中國輝煌30年)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08-10-17 11:26

 
 

  1978年中國工會九大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工會工作開始全面恢復與發展。此後30年,中國工會運動努力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創造了光輝業績。

  歷史性的突破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國工會基層組織數達到170.24萬個,覆蓋單位達355.6萬個;會員總數達到2.09億人……工會組建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30年前,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僅30萬個左右,會員總數才5000萬人。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逐漸壯大基層組織、發展會員起步,到上世紀90年代努力在非公有制經濟這一新領域組建工會,再到進入新世紀大力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組建工會,工會組建正進入又好又快的時期。

  如今,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市場工會等多種組織形式得以總結推廣,鄉鎮(街道)工會、村(社區)工會、企業工會的“小三級”組織網路進一步完善,以及基層工會主席產生機制不斷探索,都為中國工會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長效的機制保障。

  新生力量的農民工,正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工會組織中來。截至今年6月,全國工會農民工會員達6674.6萬人。

  “工人先鋒號”旗幟高高飄揚

  中國工會九大之後,中國工會明確,組織、教育和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於經濟恢復和建設運動是其重要任務。

  從1983年起,僅就組織職工開展以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全總聯合國家經委等相關部委幾乎每年都要專門出臺文件,競賽的形式和內涵日益豐富。

  創建“工人先鋒號”、“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30年來,各級工會不斷創新載體和方式,適時推出一系列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為廣大職工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僅2003年以來,各級職工技協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開發項目30.93萬項,創經濟效益407.9億元;推廣新技術45.3萬項,創經濟效益758.1億元。

  同時,各級工會十分重視發揮勞模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氛圍。

  千千萬萬中國工人的縮影

  2006年5月9日,工人出身的中國發明家包起帆震驚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包起帆只是在改革開放旗幟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工人的縮影。

  從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開展“振興中華”職工讀書活動,成立讀書小組80余萬個,參加職工逾1100萬人,到進入新時期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再到職工素質工程全面推進……中國工人的成長路徑日漸清晰。

  如今,工會在傳統的教育培訓形式和方法中融入現代教育及管理理念,賦予了職工教育嶄新的面貌。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

  1983年4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明確提出“工會的性質和任務應當是在黨的領導下,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為工人階級辦事的組織”。

  1994年7月,新中國第一部《勞動法》 頒布,該法第七條規定,“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001年,修改後的《工會法》作出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維權理論不斷創新昇華,各級工會維權成效日漸豐碩。一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維權機制。以集體合同制度為例,截至2008年6月,共簽訂集體合同109.1萬份,覆蓋企業183.4萬家,職工1.4億人,比2003年增長62.1%、51.0%和38.6%。另一方面,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和農民工維權力度。送溫暖活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金秋助學活動已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工會工作品牌。截至2007年底,各級工會協助政府累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433.2億元。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