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歷經曲折的中國工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創造了光輝業績,書寫了中國工會發展的新篇章。
開闢工會組建新天地,全國工會發展取得重大成績
30年前,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僅有30萬個,全國工會會員只有5000萬人。而到2008年6月底,全國工會基層組織數達到170.2萬個,覆蓋單位達355.6萬個,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09億人。
30年來,中國工會始終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開拓前進。面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經濟關係、勞動關係深刻變化,給工會組建工作帶來的各種新挑戰,各級工會努力順應改革的歷史趨勢,創新思路和工作方式,在實現自身轉型的同時,也開闢了工會組建工作的新天地。進入新世紀以後,鮮明地提出把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作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大力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組建工會。
在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工會,是職工的願望和要求,也是我國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沃爾瑪在中國12年,一直沒有工會組織。各級工會為推動沃爾瑪組建工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2006年7月29日,沃爾瑪晉江店工會率先成立,這成為了工會組織建設的重大突破。各地工會運用沃爾瑪建會經驗,帶動戴爾、柯達、麥當勞等一大批跨國外資企業建立了工會。
如今,作為職工隊伍新生力量的農民工,正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工會組織中來。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國工會農民工會員達6674.6萬人。
30年來,工會組建和會員發展取得了重大成績,鞏固、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使中國工會成為了國家政權建設中的堅強柱石。
以職工為本,工會維權有了有力的制度支援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勞動關係多元化、複雜化,侵害勞動者權益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1994年7月頒布新中國第一部《勞動法》,該法第七條規定,“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在總結多年維權實踐的基礎上,2001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後的《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進入新世紀以後,特別是中國工會十四大以來,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工會維權理論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發展。
開展集體協商、簽訂改善職工利益的集體合同是工會的一個重要工作。沃爾瑪建立工會後,各級工會始終推動該企業與其工會簽訂集體合同,全國108家沃爾瑪建會企業全部簽訂集體合同。實踐證明,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所有非公有制企業組建工會,完全可以建立起勞資兩利的關係。至2008年6月,全國企業共簽訂集體合同109.1萬份,覆蓋企業183.4萬家,覆蓋職工1.4億人,分別比2003年增長62.1%、51%和38.6%。
如今,工會參與立法和執法監督的力度加大,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簽訂率進一步提高,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工會維權有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援。
針對國企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中部分職工生產、生活遇到實際困難的情況,各級工會提升工會維權效能,立足維護穩定、促進和諧,加大幫扶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維權力度。如今,送溫暖活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金秋助學活動已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工會工作品牌。統計顯示,目前全國所有地級城市和91%的縣級城鎮已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累計籌集幫扶資金42億元,幫扶困難職工2090.2萬人次;至2007年底,全國各級工會協助政府累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433.2億元。
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努力發揮職工群眾“大學校”的作用
2006年5月9日,工人出身的中國發明家包起帆一個人獲得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4項金獎,他創造的這一奇跡震驚了這個有著105年曆史的世界上最具權威的發明展覽會。
30年來,包起帆從一名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碼頭裝卸工,成為了科技創新發明領域的領軍人物,他認為自己的成長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時代,得益於黨和政府及各級工會組織搭建的平臺。包起帆只是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千千萬萬中國工人的縮影。
中國工人階級知識化的進程,決定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工會始終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工會長期的戰略任務,努力發揮工會組織作為職工群眾“大學校”的作用。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全國開展“振興中華”職工讀書活動,全國成立讀書小組多達80余萬個,參加讀書活動的職工逾1100萬人,到進入新時期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再到職工素質工程全面推進,中國工人的與時俱進的成長路徑日漸清晰。
與此同時,面對市場經濟對職工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各級工會著眼于職工的需要,在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上不斷更新形式、豐富內涵。讀書自學活動、崗位成才活動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等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同時各種現代教育培訓方式和組織形式不斷融入其中,賦予了職工教育嶄新的面貌和吸引力。
據統計,2005年以來,全國得到各級工會表彰的“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3.7萬個、“學習型先進班組”1.67萬個、“知識型職工標兵”和先進個人8.3萬人。
一支強大的高素質職工隊伍,不僅使工人階級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而且為國家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
各級工會為廣大職工建功立業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如今,只要走進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工地,都能看到“工人先鋒號”的旗幟。
1997年,全國總工會在三峽建設工程中率先開展勞動競賽,隨後在青藏鐵路建設工程、杭州灣大橋工程、北京奧運工程、上海世博會工程和金沙江水電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中又積極組織開展了勞動競賽。
從1983年起,全國總工會聯合國務院相關部委先後出臺專門文件,不斷組織職工開展以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創建“工人先鋒號”、“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等一系列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接連涌現,各級工會為廣大職工建功立業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據統計,僅2003年以來,各級工會、職工技術協會組織開展的技術攻關、技術開發項目45.3萬項,創經濟效益407.9億元;推廣新技術35.83萬項,創經濟效益758.1億元。
與此同時,各級工會重視發揮勞動模範的示範表率作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連續發出號召全國職工向趙春娥、羅健夫、蔣築英等人學習,到進入九十年代推出包起帆、徐虎、李素麗、王啟民等一批全國勞模,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力表彰和宣傳許振超、王順友、李斌、王洪軍、竇鐵成等一大批新時期先進模範人物,在全社會形成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輿論氛圍。
30年來,中國工會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實現工會事業的偉大復興。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工會,也必將創造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