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北京團開放日記者擠爆採訪區

  時間:2007-10-16 09:59    來源:-新華網     
 
 

  昨(15日)天,北京團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熱烈討論胡錦濤同志的報告,引來了82家境內外媒體的126名記者。

   北京廳入口接待處絳紅色的天鵝絨臺布上,整齊地擺放著一疊疊印刷精美的宣傳資料,北京經濟社會建設和奧運籌辦等情況盡在其中,再加上憨態可掬的奧運福娃的“助陣”,更加使“新北京、新奧運”的氣息撲面而來,讓媒體嗅到了濃厚的“北京味道”。

  北京團開放討論預定15時開始。但下午14時,三十多個記者座位就已經被搶佔一空,各種攝影、攝像、錄音設備紛紛搶佔有利地形。那些“掐點到達”的記者就找不到座了,大會服務人員只能不停地道歉。但他們也聰明,甚至自帶膠帶,把錄音設備牢牢地粘在擴音器支架上。更有一些記者索性席地而坐。

  民生和社會問題是媒體的關注點。從保障低收入群體的衣食住行、住房和養老問題,到如何保障來京務工人員子女上學,以及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等,記者一一追問,代表們的回答也坦誠、精彩,以至有的記者站在擴音器下,高舉錄音設備近半個小時一動不動,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now財經臺記者鄺清慧已經參加過多次全國性大會。她告訴記者,這次參加大會,最大的感受就是會場越來越開放,採訪越來越容易,同時大會的服務也越來越週到,各個代表團開放討論的場次和時間安排都可以及時得到,提高了工作效率。

  香港商報記者宋迪說,北京團的討論歷來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這次來很想了解一下北京的奧運籌辦工作。但很遺憾,由於時間關係沒有獲得提問的機會。說到這裡,她遺憾地嘆了口氣。(湯一原徐飛鵬)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