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從國家信訪局了解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週年之際,各地群眾紛紛來信,從規範、完善災區城鎮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髮放工作,合理規劃、依法使用災後重建用地,儘快建立“災區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等方面積極為災區重建和恢復生產建言獻策。
四川省彭州市隆豐鎮受災村民來信說,震後該鎮規定經房管局評定的危房戶才能享受政府補助,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在地震中嚴重受損的房屋並未被評為危房,而沒有受損的住房戶卻得到了補助。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鎮國防村唐維廷來信說,其3間住房在地震中倒塌,雖及時提出了修房補助申請,但當地政府未及時給其重建住房。直到去年底其才領到1000元的補助款,至今無錢建房。為此建議,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規範城鎮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的發放,建立健全補助資金分配使用公示和監督檢查制度,確保恢復重建補助資金專款專用和公開、公平、公正。
四川省崇州市三郎鎮天國村五組村民來信說,鎮政府借修建災後安置房的名義,違規大量圈地、搭車用地,而建好的安置房並未分給受災群眾居住。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古井鎮王輝來信說,當地政府夥同開發商強制徵用泉水衝灣七八十畝土地開發建房,高價賣給受災群眾。來信建議,在確保災後重建用地需要的同時,嚴格按照土地規劃計劃、耕地佔補平衡和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加強耕地保護,嚴肅查處違反規劃計劃、未批先用、破壞耕地、侵犯農民利益等違法行為。重建用地佈局特別是農村居民點重建選址,應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開展,廣泛徵求群眾對選址方案的意見,切實保護群眾生活居住安全,結合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準。
南昌理工學院心理學系教師郭德華來信說,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不僅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也使災區人民的心靈遭受了巨大創傷。近半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自殺事件不容忽視。災後週年日臨近,災區人民特別容易觸景生情,產生悲痛、逃避、失落、絕望等不良情緒,引發事故。為此建議,集中全國的專業力量進行心理援助工作。儘快建立一個由國務院主管部門領導、以心理專家為主,包括公共衛生、醫務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員在內的“心理恢復重建小組”,建立多級心理干預網路。制定3到5年心理健康促進規劃,建立長效心理健康促進機制。把心理援助工作與災後恢復重建有機結合起來,並以此為契機,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