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
新華社記者黃堃
東盟與中日韓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衛生部長特別會議8日在泰國首都曼谷閉幕。會議通過的聯合聲明說,東盟與中日韓將建立藥物儲備和資訊共用系統,開通衛生機構間的交流熱線。近期還將召開一個關於這種新型流感的國際科學會議。
科研攻關是應對各種新型疫病的基礎力量。病毒無國界,疫情防控也需要國際科研合作。加拿大科學家近日宣佈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測序,這是在科研上合作應對流感疫情的成功事例,它表明各方及時有效合作,才能保證儘快展開應對研究,才有可能儘快取得研究成果,才有可能將科研成果儘快應用於疫情防控。
當前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有效的國際科研合作。這得益於近年來國際公共衛生領域不斷加強的溝通和規範措施。在21世紀第一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非典疫情過後,為增強對流行性疫情的全球防範,世界衛生大會在2005年通過了修訂後的《國際衛生條例》,明確要求各締約方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科研等領域的合作。幾年來,各國在推動應對流行性疫病科研合作方面不斷取得進展。
在應對疫情的科研合作方面,還有很大拓展的空間,比如強化國際間病毒樣本和資訊共用的機制。目前各國科學家不難獲得病毒基因數據庫和感染資訊的共用,但是活體病毒的共用依然不順暢,這是研究取得快速突破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不同於一般的疾病,像應對甲型H1N1流感這樣的疫情,在科研合作上,應該建立“快速國際通道”。
應對疫情還需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科研實力有待加強,話語權不夠。在疫情溝通、能力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援不可或缺。
應對疫情必須強化科研合作的觀念,增進共同應對危機的理念。國際科研合作需要拆除“疆界”,各國的科研機構和人員也需要捨棄慣常的門戶和競爭思路,勇於將無私的科研貢獻化作應對疫情的共同力量。因為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威脅,科研成果只有最廣泛分享,全球抗擊疫情才會收到最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