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2月16日電 臺灣臺北高雄兩市“選舉”中,李登輝南奔北跑,為綠營聲嘶力竭造勢助威,所表現出來的認真程度,絕不亞於其餘“天王”。但結果顯示,當他口沫橫飛地把李應元說成近似當今第一“政治完人”時,馬英九的支援度不降反升;當他把“臺聯”形容為“臺灣政治正確”的指標後,“臺聯”在臺北的“市議員”參選全軍覆沒,高雄也只獲得2席,其中一席還是“吊車尾”。
臺灣媒體發表社論稱,去年“立委”選舉,李登輝還卵翼了13人進入“立法院”,何以僅一年之隔,席次更多,政治層次更低的“市議員”選舉,“臺聯”這塊新招牌,卻幾乎淪為乏人問津。甚或嗤之以鼻的悽慘境況?
“臺聯”以“新人”、“黨內提名制度不完備”為自己遮羞,若此說成立,則去年此時的臺聯,難道不比現在更“新”嗎?難道就有完備的提名制度了嗎?其實人民眼睛雪亮,臺聯的曇花一現,已間接證明——李登輝時代已經結束;或者更深刻的說,人民已厭棄了這個“老頭”!
社論指出,李登輝那“跳躍式”的政治語言,儘管經常前言不對後語和不合邏輯,但因為點燃了“民粹”的野火,使人被蠱惑,而產生了如服食迷幻藥物一般的效果,於是跟著搖頭晃腦,跟著吶喊。可是,人總有清醒的時候,這些人在另一次又遇到相同情境時,信任度就會降低,甚至產生了警惕心。如果如是場景一再重復,還會產生對抗心理。
而李登輝似乎並未自覺這種變遷,依然故我地販售他那不變的“政治商品”,如在臺北問馬英九“在關鍵時刻站在哪一邊?”立即被連戰反問:“釣魚臺事件上你站在哪一邊?”弄得老臉無光。臺灣南部地區本是他自信滿滿的“基地”,但即使配合陳水扁使出吃奶力氣的操作,投票率卻出現新低,“臺聯”更是落得灰頭土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