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予以外界神秘印象的賽夏族(Siasiat),為官定九族中人數最少的原住民,總人口僅約4000余人,其中以分佈于苗栗南莊鄉的南賽夏人口最多,其次是新竹五峰鄉稱大隘群的北賽夏;而南賽夏族又稱東河群,主要聚集在南莊鄉的東河、蓬萊,南江村及獅潭鄉的百壽村。傳統的賽夏族社會為父系社會,並無頭目制,族中以姓氏為組織單位,舉凡族中公共事務、祭典活動,均由各姓氏年長者為代表出面商討,各姓氏皆有其代表圖騰與名號,並嚴禁同姓氏通婚。賽夏族傳統生活以農耕、狩獵為主。由於與漢人接觸較早,生活方式早與漢人無異,在族群混居下,南莊賽夏族的客語也十分流利;儘管傳統生活方式與社會倫理多面臨瓦解,但透過祭典、儀禮、歌舞活動,賽夏文化仍然代代相傳,成為維繫族人向心力的一股力量。賽夏族傳統上祭典繁多,包括祖靈祭、初播種祭、祈天祭、矮靈祭等,如今僅有最負盛名的矮靈祭與祈天祭仍持續舉行。
謎樣的先民——矮黑人
矮靈祭據說是臺灣現存最原始的原住民祭典之一,也是賽夏族最隆重的祭儀,祭祀的對像是不少部落口傳歷史中指證歷歷的矮黑人。在臺灣原住民族中,泰雅、布農、鄒、排灣等族都流傳了關於矮黑人的傳說:身高不過150公分、居住在原始叢林的姑婆芋下、善於利用自然資源……,但由於缺乏考古佐證,矮黑人的存在一直是臺灣人類學研究上的謎團。賽夏人懷著敬畏的心情,代代不斷祭祀矮靈,此祭儀至少已流傳了300餘年,為賽夏族最鮮明的文化標簽。矮靈祭每二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于農曆10月15日前後舉行,祭典時間達4天3夜。矮靈祭原本是全族共同參與,但因地域分隔成南北賽夏后,也分為南北祭團各自就地舉行,由於祭司朱姓大宗住在南莊,因此南莊向天湖為正宗祭團,比新竹五峰鄉大隘村早一天舉行,祭典之前,所有賽夏人都專程趕回參加。
月光下的盛宴——矮靈祭(Pasu-taai)
祭典的過程包括迎靈、娛靈、送靈,每段祭儀都于日落後開始,直至翌日日出方告一段落,白天則忙著準備糯米酒、糍粑、豬肉等祭品;其中以迎靈儀式最神聖,不許他族參與窺視,一般遊客僅能參加娛靈。祭場旁的竹屋即為靈屋,外人不可隨意進出,整個祭典過程以不停的祭祀歌舞為主軸,反覆吟唱17首矮人祭歌,氣氛莊嚴而神秘,期間有諸多禁忌,無論族人或遊客都須嚴加遵守,如結芒草避邪、不得觸碰舞帽、神物,或有毆鬥、背信等事,否則觸怒了矮靈即會遭受處罰,據說十分靈驗。第一天的迎靈儀式于黃昏開始,包括請神告祖、設晚餐、招靈等儀節。族人穿著傳統服飾,身背賽夏特有的臀鈴,在代表各姓氏圖騰的舞帽(祭旗)引領下,大夥手牽手圍成圈 ,邊唱著迎靈歌,邊搭配迎靈舞,形成龐大的歌舞陣容;直至午夜零時整,激烈的歌舞霎時停止,族人認為矮靈此時會從東方光明處到來,族人須全部面向東方站立,恭請矮靈降臨,再由主祭開始訓勉族人一番後,迎靈儀式結束,接著族人取出自釀的糯米酒、糍粑等共飲共食,然後在月光下繼續歌舞至天明。次日娛靈之夜是祭典的最高潮,通宵歌舞中,時而歡呼、時而有艷麗繽紛的舞帽在隊伍中來回穿梭,在歌聲鈴聲中,族人們邁開舞步激昂歡耀,整個場面為之沸騰,此時遊人也可下場共娛,通宵達旦至清晨方歇。隔日清晨接著送靈,過程包括巫師治病、選勇士、取下門前的茅草、分送糍粑等,祭典至此即告結束。
呼晴喚雨的祭典——祈天祭
賽夏祈天祭是臺灣原住民中少見的祈天祭典,由於賽夏祖先曾遭逢大雨洪水,後由撒萬氏(潘、根、錢三姓)祭天求晴,才克服水災,祈天祭因此成為賽夏人與自然天象對話的祭儀。一年一小祭,隔年一大祭的祈天祭,乃于每年的3月13~15日連續舉行3天,由於祭儀過程沒有熱鬧的歌舞活動,且直至近一、二年才開放部分過程給外人參觀,始終帶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祭拜的神祗是具有呼風喚雨神力的天帝、天后,目的可為祈雨、祈晴,或為鎮風、驅疫,據說只要以虔誠肅穆的心,一祈就靈,且據說祭典期間必定放晴,十分靈驗,賽夏人堅信不已。主祭為潘姓宗族擔任,祭場位於南莊鄉蓬萊村——大湳,祭場坐落著竹編的靈屋、祭屋。第一天南北群各姓氏的代表聚集于山下河畔集會,次日宰殺豬只作為祭品,最後一天則開始祭神的儀式,整天不能進湯水,直到儀式結束,族人才會一起分享小米、糯米飯糰。期間須嚴守不得折損植物,祭品不可見天,須在房內用手吃飯的規定。
特別叮嚀:
1.矮靈祭前次十年大祭已于1996年舉行,每次確實的祭典時間可洽南莊鄉公所(037)823-115、賽夏族事務會(037)824-381。
2.遊客無論參與矮靈祭或祈天祭,應遵守其禁忌;部分活動禁止女性接近,尤應特別注意。
3.矮靈祭期間,往向天湖的道路塞車嚴重,因此車輛須停放于東河村,再搭大會專車前往。
4.向天湖因地勢較高,入夜氣溫極低,且祭典多於晚上舉行,遊客要備好禦寒衣物食品及帳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