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泰雅族傳統編織

  時間:2008-11-17 10:41    來源:華夏經緯     
 
 

  

  泰雅族向以編織精巧見長,其織品花色繁複、質感柔韌,民族風格顯著,正如同木舟之於雅美人(達悟族),雕刻、琉璃珠之於排灣、魯凱,為該族的代表性工藝。所不同的是,大部分工藝均為男性製作,織布卻是地道的女性個人手工;在經緯線條的鋪陳交錯中,獨到的細膩隱隱浮現,象徵著泰雅婦女堅韌又巧慧的心思。泰雅編織的技巧隨著傳統文化式微而一度沒落,然而近幾年來,不少婦女重燃織布熱情,就連年輕女子也勤於學習,使這項祖先的技藝得以傳續發揚。若干編織工作者更將其工作室開放參觀,儼然成為外界了解泰雅文化的一扇窗;而製作精美的布匹,也常為收藏家所青睞,成為深具價值的藝術品。傳統的泰雅織布以苧麻為線材,將麻莖內的纖維刮出後,經過煮沸、陰幹、露濕,使之成為又柔又白的麻絲,再捻紡成線。泰雅族傳統使用的紅、黑、藍、褐等色澤,均經由植礦物手染而成,通常採用米白或紅色為底色,再以不同色線幾何穿插,變化出精巧又繁縟的花紋。泰雅族的編織圖案因不同族群而有差異,例如花蓮太魯閣的賽德克亞族喜以白布為底,織上連續的菱形小紋,烏來一帶的賽考列克族群偏愛紅、黑、藍色,圖案以橫向紋路為主。這些紋線皆具特殊意義,或代表著族人遷徒路線,或述說著家族歷史,其中最普遍出現的圖案,便是象徵祖靈眼睛的菱形紋。和平地人接觸後,泰雅族人也將棉紗或毛線運納入其織布,作法是將染過色的毛、棉線料配置在緯線上,運用“夾織”手法挑出立體花紋,使布匹更具有層次感。織好的布幅再依需要稍加縫製,即成為背心、披肩、綁腿、腰裙等衣飾,較隆重的,還會再串上貝珠,只是這樣的技法現已失傳。傳統的泰雅織女習慣使用“水準背帶織布機”(俗稱坐機),織布時,婦女坐在地板上,以背帶環住腰身、雙腳蹬住機身取得固定,完全以人力操作,將圖案按部就班交織在布面上;使力的均勻與否,也決定著布料是否質感均勻、充滿張力。高超的織布能力,是泰雅女子嫻于家計的表徵。傳統上,習得初步織布技巧且堅守貞操的泰雅少女,始可在臉上刺墨,具備婚嫁資格,死後才能通過彩虹橋,進入祖靈應許的安息地。如果織藝卓越,甚至進一步開發新的圖案、技法,她便會在部落中獲得特殊的敬重,泰雅族的織藝也在這樣的氣氛下,代代精進。 近幾十年,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的服飾只有在祭典、嫁娶或表演等特殊場合才得看到,泰雅族的編織工藝也面臨式微。晚近原住民文化熱潮興起,隨著族群意識的覺醒,傳統工藝也受到廣泛重視。這些現代的織品多以“高機”替代坐機,線料也多半選購現成的尼龍、棉線。好處是效率增高、布寬加大,色彩也更多樣了,然而編織工作者也體會到,沒有了傳統坐機“人機一體”的互動感。編織出來的布匹缺乏生命力;化學染劑染出的色線過於刺眼,也無從表現泰雅族質樸的民族原色。因此,要織出真正的泰雅織布,仍要回歸傳統方法,學習手工織布,甚至進一步闢地種麻、制線染色。回歸傳統並不代表一味複製傳統圖案,而是深刻地咀嚼前人的精髓,進而在樣式上有所突破。

  資訊錦囊:欣賞泰雅傳統織布,可至編織工作室參觀,由於開放時間多不固定,因此最好能事先聯絡。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