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嘉義市:"許家班"一派獨大,政黨力爭突重圍

  時間:2008-03-28 15:32    來源:中國網     
 
 

 

    嘉義市是一座美麗的小城,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之一。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26.8萬人(2001年底)。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原在嘉義市無黨籍的“許家班”成為嘉義市政壇最大勢力。嘉義市政壇的地方派系與政黨力量較為明析,形成“二派兩黨”的格局,即無黨派的“許家班”、“蕭家班”兩個地方勢力與國民黨、民進黨兩個政黨的權力之爭。“許家班”傾向支援民進黨,臺聯黨為民進黨的同盟軍;“蕭家班”屬國民黨勢力範圍,親民黨屬泛藍陣營,因此在民進黨成立後,嘉義市政局基本上成為泛綠與泛藍兩大陣營的權力爭奪與較量。

    一、地方勢力與權力爭奪

  嘉義市政壇在市政府與市議會存在著兩個不同的體系與派系力量。縣政府是權力爭奪的核心,長期為“許家班”掌控。

  “許家班”在嘉義市政壇穩如泰山,長期將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排除在地方權力中心之外。“許家班”是以已故市長許世賢為代表命名的地方勢力。現在“許家班”的代表人物是她的兩個女兒前市長張文英與張博雅姐妹。

  許世賢與張進通失婦曾雙雙獲得日本九洲帝國大學醫學博士,一時名噪臺灣。1941年,夫婦倆在嘉義市設順天堂醫院,成為許家在政壇崛起的發源地。許世賢曾是臺灣光復後首任嘉義女中校長。她後當選嘉義市參議員,成為當年僅有的三位女性議員之一。她曾是國民黨黨員,在1954年出任省議員時因質詢第二屆嘉義縣縣長李茂松貪污案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從此走上了一條反對黨的在野路線,從出任市參議員到當選第一至第三屆省議員,從兩屆“立法委員”到縣轄嘉義市長與省轄嘉義市長,與國民黨分庭抗禮30多年,直到1983年6月去世,成為嘉義政壇的一大奇跡。許世賢在連任第二屆省議員時,與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吳三連、李源棧並稱省議會“五龍一鳳”,並和雷震等人籌組臺灣第一個反對黨--中國民主黨,影響甚大。

  許世賢的女兒張博雅繼承母志,在嘉義市升為省轄市第一屆市長補選中,以5.8萬張選票擊敗國民黨提名的莊承龍當上市長。“許家班”進入第二代執政時期。“許家班”在許世賢之後由女兒繼承大業,因此有人也稱之為“張家班”。張博雅在任市長後,進入“立法院”成為“立法委員”。在郝柏村任“行政院長”時,她被邀入閣,擔任“衛生署長”長達8年之久。2002年,陳水扁提名張博雅出任“考試院副院長”,但在“立法院”投票時因各政治勢力的鬥爭激烈,未能過關,張為此對民進黨不滿,轉而參選高雄市長選舉,結果以失敗告終。

  在1985年第二屆市長選舉中,“許家班”的張文英以6.9萬多張選票當選嘉義市長。在1989年第三屆市長選舉中,她又以5.7萬票當選連任;在1993年第四屆市長選舉中又拿下6萬多張選票,較國民黨籍的江義雄與民進黨籍的蔡鴻章均高出1.4萬票第三次當選市長。在1997年第五屆市長選舉中,“許家班”的張博雅再次當選,充分顯示了“許家班”強大的勢力。這次市長選舉,共有四人角逐競爭,分別是“許家班”的無黨籍人士張博雅、國民黨提名的江義雄、民進黨提名的蔡鴻章、“建國黨”提名的藏汀生的“三黨一班”,即三個政黨與“許家班”較量。這次選舉曾被外界認為是國民黨奪權的最好機會。國民黨在嘉義市沒有明顯的黨內派系之爭,力量相對集中。在野勢力,不僅有“許家班”與民進黨的競爭,也同建國黨的票源高度重疊,形成彼此競爭的局面,但由於“許家班”在當地的歷史根基甚深及民進黨在策略上支援“許家班”,張博雅仍獲得勝利。

  “許家班”在嘉義市的順天堂醫院在地方政壇享有特殊的政治聲望。“許家班”母女在嘉義市政執已長達十多年不動搖,有基本支援群眾,是張博雅勝選的最大優勢。她還提出“選人不選黨,三黨歸一統”的口號,確保“民主聖地”,使得她贏得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援。民進黨與建國黨的支援者如臺灣大學教授李鴻禧、“立法委員”陳永興、陳紫郎與陳麗美等公開表示,民進黨、建國黨均不易當選,只能支援“許家班”的張博雅,才能確保“民主聖地”不被國民黨執政。加上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蕭裕珍與新黨“立法委員”謝啟大的站臺支援,結果張博雅以5.8萬多張選票當選;國民黨籍的江義雄獲得4.8萬選票,居第二位;民進黨的祭鴻章僅獲6千多張選票,居第三;建國黨藏汀生只獲2千余張選票。

  這次選舉再次表示,臺灣政治民主化雖有較大發展,政黨政治已成為臺灣政壇主流,但在嘉義市地方政壇傳統勢力仍然強大,民眾對家族政治並不完全排斥,關鍵在於“許家班”執政清廉,形象較好,群眾基礎厚實。民眾對民進黨還不能完全認同,而對國民黨的形象與黑金政治更為反感,也就不會支援政黨。從這次選舉過程看,友情或鄉情超過政黨立場,許多人選不選黨。但有時政黨立場在鄉情與友情有之上。在1995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張博雅支援國民黨籍的蕭萬長在嘉義競選“立法委員”。在這次選舉中,蕭萬長作為執政黨的頭面人物,只能表示支援國民黨提名的江義雄,而不能支援曾為自己出力的張博雅。在這種情況下,政黨立場又高於“友情與鄉情”。這說明在地方選舉中利益交換與取捨相當複雜。

  2000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張博雅被邀出任“行政院內政部長”,市長由“許家班”支援的陳麗貞接任。在2001年市長選舉中,張博雅推薦代理市長陳麗貞競選連任,結果戰勝國民黨的候選人當選市長。但在市議會,國民黨較佔優勢。在1998年與2002年市議會選舉中,國民黨分別獲得11席與7席,民進黨則均為3席。

  另外,橫跨嘉義縣市的“蕭家班”也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從80年代初到目前,一直控制嘉義市議會,即市議會副議長或議長均為“蕭家班”人士當選。在2002年最新一屆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中,蕭登獅的妻子蔡貴絲再度當選議長,“蕭家班”人士侯金良當選為副議長,充分顯示“蕭家班”在嘉義市勢力不容小視。

    二、“許家班”與兩大政黨的關係

  就嘉義市地方政壇來說,爭奪的中心不是議會而是市政府的大權,嘉義市長大權長期被黨外的“許家班”控制。

  民進黨成立後,成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嘉義市地方政壇從國民黨與黨外“許家班”的鬥爭格局轉為“許家班”、國民黨、民進黨三大勢力鬥爭局面。“許家班”的在野性格與民進黨較為接近,但同時與國民黨也有密切關係。“許家班”在國民黨執政時代接連四次的市長選舉中,“許家班”均能一枝獨秀,輪流由張博雅與張文英姐妹當選市長。“許家班”的清廉形象與親民作風,在嘉義市已深入民心,因此在選舉中能贏得群眾支援。

  “許家班”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之爭中進行利弊權衡,均保持一定距離,又與其密切往來,但總體講,“許家班”與民進黨關係更為接近。在1992年“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籍的蔡同榮在“許家班”的支援下取得嘉義市唯一的1席“立法委員”。在1993年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沒有推出人選,全力支援“許家班”的張文英。在1995年的“立法委員”選舉中,現任市長張文英支援民進黨的蔡同榮,而張博雅則支援國民黨的蕭萬長,在兩黨之間搞權衡。在1997年嘉義市“立法委員”補選中,蔡同榮在“許家班”的支援下再次戰勝國民黨籍的黃敏惠而當選。因此在“許家班”、民進黨與國民黨三大勢力中,國民黨面臨的“許家班”與民進黨的結合顯然大於“許家班”與民進黨的衝突,這就是國民黨在嘉義市政壇面臨長期在野的局面。不過,民進黨內新生代與“許家班”仍有矛盾。在1994年省議員選舉中,民進黨籍的蔡鴻章以15票敗給國民黨老將黃永欽後,質凝“作票”而大鬧市長張文英辦公室,並公開指責“許家班”,雙方矛盾加深。在1998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許家班”的張文英出馬參選,但因同民進黨的蔡同榮票源重疊而敗北,這也是“許家班”叱吒嘉義政壇16年來首遇敗績,也說明政黨力量正在取代地方勢力的政治生態格局。

  國民黨在嘉義市勢力發展長期受到限制。在1995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前“陸委會”主任蕭萬長回嘉義市參選“立法委員”獲得大勝,國民黨的勢力才有所進展。但在1997年市長選舉與“立法委員”補選中,國民黨分別敗給“許家班”與民進黨。特別是“立法委員”提名人黃敏惠是政治世家,她的父親黃永欽在政壇縱橫30多年,是五朝省議員,但黃敏惠個人聲望不夠,還是輸給頗具聲望的蔡同榮。在1998年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取得應選23名議員的11席,接近半數,較上屆增加2席;得票率維持在40%以上,分別為44.2%與42.5%。在2002年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獲得7席,但仍居各政黨之首。在第四屆與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與民進黨平分秋色,各獲得2席中的1席。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因分裂得票數僅為3.5萬張,較上屆減少近3萬票,得票率只有23.2%。

  同屬泛藍陣營的親民黨在嘉義市有一定實力。宋楚瑜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獲得4.4萬票;在2002年市議員選舉中獲得1席。

  嘉義市民進黨勢力不斷壯大。民進黨嘉義市黨部建立初期,發展緩慢,公職人員僅有市議員張榮藏、黃正男與官文雄三人。後來民進黨籍的嘉義縣布袋鎮長蔡啟芳轉入嘉義市參選“國大代表”獲勝,成為民進黨在嘉義市第一個“中央”民意代表,並出任民進黨嘉義市市黨部主任,從而成為民進黨在嘉義市發展的重大轉捩點。這也影響到民進黨籍的蔡同榮與蔡鴻章後來選擇嘉義市參加公職選舉。在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中,被國民黨當局列為“海外黑名單”榜首的蔡同榮到嘉義市參選,得到民進黨重量級人物的支援,蔡同榮一時成為嘉義市“風雲人物”,加上“許家班”張文英的公開支援,蔡同榮終於奪得嘉義市唯一的1席“立法委員”名額,民進黨至此已有兩席“中央”民意代表。國民黨到此時只有一位省議員黃永欽。蔡同榮雖在1995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輸給國民黨重量級人物蕭萬長,但隨著蕭萬長出任“行政院長”,在1997年11月嘉義市“立法委員”補選中,蔡同榮再次擊敗國民黨候選人當選,成為民進黨在嘉義市重要人物。蔡同榮當選後,在嘉義市成立“蔡同榮後援會”、“公民投票促進會”,也設立地下電臺,後援會會長黃永煌繼蔡啟芳後出任民進黨嘉義市黨部主任與“臺灣之聲”嘉義臺臺長,從而在嘉義市打下堅實的基礎。蔡同榮在1998年第四屆與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均告當選。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獲得7萬張選票,得票率達47.1%,表明民進黨在嘉義市單一選舉中頗受南部民眾的認同。不過,民進黨在市議會發展不大,在1994年市議員選舉中,民進黨當選2席;在1998年與2002年市議員選舉中,民進黨均只當選3席。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