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點評:有一種溫暖能穿透“硝煙”
“一箭之仇、排兵布陣、殺出重圍、旗開得勝、潰不成軍”……一如任何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廣州亞運會硝煙瀰漫。
雖然激烈的對抗和搏殺成就了競技舞臺之魅,但在很多時候,真正讓人動容的卻是在殘酷“戰爭”中獲得心智成長的溫暖瞬間。
沒有教練的指導,也沒有隊友的陪伴,伊拉克選手亞拉·阿扎德就這樣來到了廣州亞運會。對於孤單的阿扎德來講,對於羽毛球的熱愛和來自父母的期望,讓他勇敢踏上了這塊強敵環伺的戰場。面對排名高過自己近200名的對手,阿扎德輸得絕不難看,“是不是一個人不重要”,每天堅持10小時艱苦訓練的他,已將目標鎖定在兩年後的倫敦奧運會。
在巴哈維為自己的祖國贏得本屆亞運會上首塊獎牌時,現場觀眾對其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阿富汗的戰火紛飛讓巴哈維和他的跆拳道隊友要避開早上9點左右的爆炸事件高發期,從淩晨4點開始一天的訓練備戰,並在8點30分前後投入到正常工作崗位。巴哈維的下一站也是倫敦奧運會。
從小就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許朗,是澳門民政總署的文化康體部輔導員。在本屆亞運會上,只能以書面方式或唇語與人交流的她獲得了鐵人三項賽的第4名。“聽不到發令槍響就跟著別人出發”,天性樂觀的許郎認為“其實這樣也挺好,不受外界影響,可以更加專注比賽。只要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面對類似阿扎德、巴哈維、許郎的人生境遇,追問自己是否還能堅守為夢想奮鬥的信念和行動,我們獲得的不僅是來自參照對象的溫暖和幸福,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領悟。
當一位疲憊不堪的禮儀小姐在龍舟賽場頒獎儀式上意外暈倒後,來自網路的體貼和關心旋即“洶湧如潮”;當一個忙碌整天的記者深夜回到房間,看到志願者留下一張免費送洗衣物的詳盡手寫便箋後,決定將伴其多年的指南針真誠相贈;當一名廣州普通環衛工人將裝有70多萬越南盾、上千人民幣與個人證件的錢包完璧歸趙后,令在粵5年,現為越南足球隊工作人員的失主用中國話連連致謝……
充滿淚水與歡歌的亞運競技賽場並非心靈綻放的唯一源泉,這場體育盛會的每一個參與者亦書寫下能夠穿透“硝煙”的點滴溫暖。(完)中新社記者 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