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一根竹竿漂行在水面、在槍尖上弄舞、高腳競速、踩著“竹馬”飛奔、比拋擲陀螺……這些少數民族田間山頭的“傳統”搬上了令人矚目的民運會大舞臺,一些瀕臨失傳的“絕活”也在這裡大放異彩。
在中國舉辦的各類綜合運動會中,民族運動會具有鮮明的個性。作為各民族千百年來生產技能、生活習俗和節慶活動的生動再現,被譽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民族傳統體育,在其推廣和普及過程中,為群眾健身播撒歡樂的同時,也成為傳承與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天然載體”。
本屆民族運動會與上屆相比,增加了1個競賽項目、40個表演項目,從而使競賽項目達到16個、表演項目達到188個。項目的增加反映了中國民族體育文化得到了不斷繼承和發展。
貴州是一個擁有17個世居少數民族的西南省份,多年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本屆民族運動會上增加的競賽項目獨竹漂,就是發源於貴州赤水河流域的黔北民間絕技。貴州省委副書記、第九屆民族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兼執行主席王富玉說:“獨竹漂高手們腳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那種藝術性,那種觀賞性,是貴州的珍寶,也堪稱世界一絕。”
和獨竹漂一樣,許多項目都曾是通過民運會這個舞臺為世人所知並在後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如維吾爾族的“達瓦孜”、傣族“潑水節”賽龍舟、侗族“三月三”搶花炮等,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已經形成品牌效應,還能起到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四年一屆的全國民族運動會猶如一座群花爭艷的百芳園,伴隨著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發掘和保護,越來越多的新項目正在沃土中茁壯成長。
北京奧運會後,全民健身活動在全國推廣,特別是隨著《全民健身條例》的施行,中國出現了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齊頭並進、各項體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少數民族體育事業也迎來了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民族傳統體育由於種類多,且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入門簡單,推廣和普及空間非常大。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族體育將會成為更多人樂於參與的健身運動,民族體育之花也必將綻放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