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西站南廣場的大型公交樞紐工程已于昨日開工。據了解,整個工程佔地近1.5萬平方米,總投資近億元。樞紐建成後將安排6個站臺,可容納12條公交線路,最多能同時停靠64輛公交車,可配公交車輛達255部,還可以滿足日高峰客流量5萬人次的換乘需求。整個工程預計2007年12月份建成。
■下火車後地下通道直換公交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大型交通樞紐通過空中換乘天橋、地面換乘站和地下換乘大廳與周圍的重要建築相連,保證乘客在換乘時更方便快捷。
樞紐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部分作為公交樞紐主體,設有地面換乘車站、空中人行換乘天橋和地面公交站務設施;地下部分主要建設地下人行換乘大廳及通道、地下商業設施和地下車庫。
其中,地下的公交換乘通道和換乘大廳直接與西站旅客的出站大廳相連,您下了火車就能通過大廳直接坐公交。此外,通過大廳還能直接到達西站北廣場的公交換乘車站。地面上的人行天橋則與北面二層的進站大廳及東側的大方飯店相銜接,方便乘客進出西站。乘客通過這些通道,還能到達南廣場地下二層和南廣場東南面的社會停車場,南廣場西面的計程車站,以及規劃建設中的地鐵9號線,在這樣一個立體的交通換乘網路中,想換乘任何車都更安全、更方便。
■4米寬綠化帶隔離人流與車流
據了解,樞紐的每條站臺都有7米寬,其中候車帶3米,另有4米寬的綠化帶,組成高1.8米的綠籬,站臺之間還設置候車棚,這些設施可以避免地面人流與進出車流之間的干擾,實現人車分流,保證安全。此外,樞紐還採用南北縱向行列式的站臺佈局,運用單方向站臺停靠,這樣,公交車進站更快捷。
為殘疾人準備的無障礙設施也非常齊全,包括殘疾人專用的坡道和電梯。而連接地面候車站臺和人行天橋的6部自動扶梯,則能充分滿足老弱病殘以及攜帶大件物品旅客的換乘需求。樞紐還採用中央空調設計,保障室內溫度和新風。晨報記者 劉星
亮點詳解:
四大“高科武器” 方便市民換乘
●電子感應讀卡器:這些安裝在車場出入口的電子感應讀卡器可以在公交車出入樞紐站時實現自動感應識別,對車號、車輛單位、線路、具體車道、進出車場時間等資訊進行自動調度,實現樞紐運營智慧指揮。
●站臺發車顯示屏:通過安裝站臺的發車顯示屏,可以以發車資訊自動顯示的方式對司售人員進行實時調度,同時引導乘客上車。
●廣播和電視監控設施:獨立分區的有線廣播,可以播報緊急資訊,還能對司售人員進行直接調度。同時,在車道、車輛進出口及公共區域內安裝攝像頭,保證公交車場對人流、車流的全面監控,隨時關注車場內發生的異常事件,可用最快速度採取措施,保證出行安全。
●多樣化的引導牌:安裝多種形式的引導牌,在換乘大廳內設置LED動態顯示屏,並設立公眾資訊觸摸式的電子資訊查詢機,乘客可以通過這些設施及時地了解到公交、鐵路、地鐵等多種換乘和服務資訊,保證準確準時地坐上車。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