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廠房、冰冷的機器、廢棄的原材料……一批曾經承載北京工業化發展的老廠房隨著城市發展進程逐漸“退休”,而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又使它們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在12月11日至14日首屆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專場活動中,18家由舊廠房改造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將悉數亮相,在展示成果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投資和社會關注。
位於西四環的羅豪斯35號創意文化產業園位於北京華北汽貿原址,在此次“利用工業資源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專場活動中,已率先實現部分改造的羅豪斯35號將擔任“東家”。記者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了解到,屆時在羅豪斯35號中不僅將展出像京城百工坊、宋莊鎮這樣已經建設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位於建外朗家園的印刷二廠、曾經生產鉛筆的時代文具公司、首都拖拉機廠、首鋼二通等一大批待開發的工業資源都將在展會上登場,總面積達到上百萬平方米。
“北京的傳統工業資源具有厚重、大氣的鮮明特點,對於創意人員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改造空間。”羅豪斯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馮曉哲認為。此次參與展示的原北京751廠,現為正東創意產業園就以巨大的“雙塔奇觀”成為各工業廠區中的一個亮點,“雙塔”便是廠區內兩座直徑數十米、高度達78米的液化氣罐,正東創意產業園一位負責人表示,毗鄰798藝術區的正東園區將可以借這一建築特色吸引影視、藝術、演藝、服裝設計等眾多創意機構的進駐。
馮曉哲表示,經初步調查,目前北京適宜發展創意產業的四城區和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部分區域,還有約350家工業企業,這些地方大多數具有改建成北京創意產業聚集區的條件,大約佔地1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400萬平方米。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經過解放後幾十年的工業建設,形成了十分整齊且定位明確的工業佈局,例如東郊棉紡區、酒仙橋電子區、雙井機械區等等。隨著工業區逐漸向城郊轉移,這些功能各不相同的閒置工業區將可為各種文化創意行業提供場地和資源,從而形成文化產業聚集區的多種形態分佈。利用工業資源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也為老工業開發、搬遷提供了一條新路,最大程度實現了工業企業的遺留價值。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