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6年多哈亞運會
字號:
北京奧運:倡導志願服務宗旨 攜手構建和諧社會

  時間:2006-12-21 13:31    來源:     
 
 

  “微笑北京,志願奧運”——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培訓主題活動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 新華社發

  2006年是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向賽時轉換的關鍵之年。10月20日,訪華的國際奧會主席羅格說:“籌備工作的進展讓人興奮,我們渴望一屆完美的奧運會!”羅格的話,代表了國際奧會對北京的讚揚和認可。

  今年以來,北京奧運籌辦在一路綠燈中平穩前行。場館建設、運作全面展開,主要賽程初步確定,奧運立法全面提速,志願者招募和市場開發平穩推進。北京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距離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準”的奧運會又邁出了紮實一步。

  成功舉辦奧運會,將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強勁動力。

  社會效益凸顯 奧運立法提速

  今年以來,以社會效益為標誌的“奧運效應”已經全面顯現,北京奧運會正在成為我國現代化發展和法制化建設的加速器。

  和其他國際化大型活動一樣,奧運會的助推效應、催化效應等“奧運效應”,更多是在籌備階段得以顯現。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認為,在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效益中,政治效益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奧運籌備中,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很多工作都與國際接軌,這說明中國越來越適應國際社會,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適應中國。”魏紀中說,“在這種交流與融合中,認同多了,摩擦就少了,這增強了我們的國際影響力。”

  “開放辦奧運”已經融入北京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鳥巢”等許多比賽場館的設計,都有外國專家參與;開、閉幕式創作聘請了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擔任文化藝術顧問;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會徽、吉祥物和口號的徵集,都體現了國際合作精神;“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建設,都堅持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吸取國際先進的設計和管理經驗。

  與此同時,奧運法制建設也廣受社會關注。今年9月,“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將勸返100萬農民工”的謠言在社會上流傳。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迅速進行了有力駁斥和澄清,宣佈北京將以開放的形象和姿態迎接四海賓朋。這一事件說明,奧運會已經牽涉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法制社會建設的“試金石”。

  今年9月14日,北京市政府宣佈:首批65個奧運立法項目已經確定。這些項目涉及奧運志願者的招募和管理、安保檢驗監測、奧運期間北京社會治安的管理、奧運場館禁煙等等。立法工作的提速,標誌著北京奧運會在籌備過程中,更加注重社會效益。

  奧林匹克是一種價值觀念,它彰顯公平,崇尚規則,遵循秩序。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王偉說:“中國正處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正在向法制社會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奧運會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比如在保護奧林匹克智慧財產權方面,我們採取了國家和北京市兩個層面立法的措施,而在以前,這些問題是通過行政措施來解決。”

  法制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柱石。以開放姿態和法制建設為標誌的奧運社會效益,將在未來起到強大的示範作用,並會進一步輻射到全國,讓奧運成果為更多社會層面所共用。

  場館建設放慢 回歸科學理性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這在奧運籌備特別是場館建設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後,場館的設計和建設掀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當時曾提出這樣的口號:“為辦成一屆最好的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所有新建比賽場館都將在開幕前一年半,即2006年底前完工。”

  如果實現了這一點,將創下歷屆奧運場館完工最早的紀錄。

  然而,北京並沒有被高漲的建設熱情衝昏頭腦。在經過嚴謹的科學統籌和研究論證,並聽取了國際奧會的建議後,北京決定將奧運場館的完工日期推遲一年,並修改了部分設計——

  2006年7月30日,“鳥巢”暫時停工。同時,出於安全和造價方面的考慮,“鳥巢”原設計中可以開啟的屋頂被取消;五棵松籃球館原先設計中的兩層店舖和超大電子顯示螢幕也被取消。

  這樣的決策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比賽場館提前一年完成,固然可以確保有充分的時間舉辦測試賽,但是開幕前需要的保養維護費用將大幅提高,增加了經濟負擔;其次,為實現“節儉辦奧運”的觀念,北京必須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價。

  “場館不是越早完工越好,而是合適才好。”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對北京的做法頗為讚賞。

  與此同時,北京所有比賽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也得到了充分重視。

  雅典的場館建設投入了30多億歐元,建造了30多個場館,但是賽後利用卻問題不少,每年高達一億歐元的維護費用,讓雅典人頭疼不已。

  北京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場館賽後利用問題今年已經全部落實了。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康偉說:“奧運會後,‘水立方’將作為一個體育休閒娛樂中心服務市民。既可以舉辦大型賽事,又可以為市民提供水中健身服務。”

  根據規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在賽後將建成集體育、文化、休閒和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社區,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熱點區域。不僅如此,北京20%的奧運場館建在大學區內,同時也向附近社區居民開放,賽後利用得到了有效保證。

  看來,雅典的“奧運後遺症”,應該不會在北京重演。

  倡導志願服務 攜手構建和諧

  中國軍團在北京奧運會上能拿多少金牌固然引人關注,但奧運精神能影響、塑造多少中國人樂觀高尚的精神世界則更令人神往。在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奧運”是核心。展現獨特的人文風采,是北京奧運“有特色”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這方面,今年開始全面招募的奧運志願者將扮演獨特的角色。

  2006年8月28日,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賽會志願者招募活動工作正式啟動,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賽會志願者總共需要約10萬人,然而在招募開始的兩個月內,僅北京地區的報名人數突破了22萬,諮詢總量高達60余萬人次。據統計,75%以上的報名者是青年學生。

  國際奧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曾說:“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可能達到其崇高的目標。”奧運會歷史上很多主辦國都充分重視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利用奧運會這個大課堂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中國自然不會例外。在申辦報告中,我們曾莊嚴承諾要在全國4.2億青少年中普及奧運知識,被國際奧會稱為是“偉大的構想”。如今,廣大青少年成為志願大軍的主力,為奧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歷史契機。

  奉獻是志願精神的集中體現。志願服務展現了不同身份、不同群體之間的和諧、平等、關愛和互助。國際奧會主席羅格說:“志願服務在奧林匹克運動中佔據核心位置,如果沒有志願者,就不可能舉辦奧運會,志願者是奧運會的大使,他們用語言和行動體現著奧運精神。”

  倡導志願精神,是群眾性精神文明的一種創建。首都今年持續推進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正是這樣一個全民自我教育的過程。北京市政府抓住主辦奧運的契機,結合黨中央提倡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市民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設融于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之中,樹立起一代社會新風。

  通過主辦奧運,中國將向世界展現佔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積極參與奧運的熱情;以志願者精神為先導,奧林匹克精神將在佔世界人口十五分之一的中國青少年中得以普及。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不僅將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也必將對構建和諧世界產生難以估量的歷史意義。
 
  (來源:新華社)

                              編輯:大徐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