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人怎樣過自己的狂歡節?廟會問計民俗專家

時間:2010-02-03 16:10   來源:人民網

  虎年漸近,全國各地廟會的籌備工作已經悄悄拉開序幕。被譽為北京廟會之首的地壇廟會更是一個攤位拍出了30萬的高價。近日北京地壇廟會、蘇州“軋神仙”廟會、泰山東嶽廟會、重慶豐都廟會、河南火神臺廟會等全國有影響的廟會的主辦者濟濟一堂,與全國的節慶文化專家一起參加中國首屆廟會文化論壇,商量怎樣將中國人自己傳統的“狂歡節”過得有聲有色,與時俱進。

  中國節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介紹說,中國的廟會有上千年的歷史,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廟會數以萬計,但是既沒有統一的全國性組織,也缺乏常規的交流活動,更少見高端的學術研討,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市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心共同舉辦的這次論壇,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論壇今後將評選全國的十大廟會。

  廟會在解放後曾一度消失,1985年北京市東城區率先舉辦了第一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開創了全國大規模舉辦春節廟會的先河。北京市文聯副主席趙書是首屆地壇廟會的組織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如今在北京,春節除了有地壇、白雲觀、廠甸、龍潭湖、東嶽廟等傳統廟會外,在頤和園、天壇、大觀園還有大大小小的廟會近20家,90%的北京市民在春節期間會去逛廟會。除了春節,現在每逢立春、端午、夏至、中秋等節氣,北京也會舉辦主題鮮明的廟會,除了傳統的中國廟會,現在還有室內廟會與洋廟會。和過去的廟會相比,現在的廟會,衛生條件得到了改善,安全性也有基本的保障,活動比過去豐富,也比過去文明,這一活著的民俗,正在成為中國人自己一年一度的狂歡節。

  廟會既是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載體,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的詩句正反映了它的經濟價值。但有專家指出,現在的廟會越來越多,商業氣息太過濃厚,而且定位的同質性增強,對文化價值缺乏深度挖掘,有的失去了應該有的年味兒,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春節是一年生活的高潮,對內具有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對外則是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民協節慶研究會副會長蕭放建議,作為春節最重要的民俗之一的廟會,應該與一般的遊園會、商品展銷會、美食節區別開來,畢竟廟會不是“羊肉串”與“糖葫蘆”的聚會,要多打一些文化牌,同時要保留一些公益性與參與性。百姓才是廟會的主角,歷史上的廟會主要是公眾行為,不只是從外頭請一幫專業人士表演,也不講究多高的表演水準,只有觀眾真正參與進來,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才能真正達到全民同樂的目的。

  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程永濤在論壇上介紹說,北京廟會期間,將設立專門的空間展示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還將邀請參加過奧運會閉幕式演出的山西汾西鼓樂藝術團表演原汁原味的“威風鑼鼓”,邀請陜北安塞的腰鼓、白族的八角鼓、東北的二人轉等為廟會增添更多元的民俗體驗。(記者楊雪梅)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