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隴原大地深入開展的文化體制改革,如春風吹拂,如春雨飄灑,給我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帶來勃勃生機。
目前,我省已按照既定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全面完成改革試點任務。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生產力的解放,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體制改革,乘風破浪
2006年5月,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正式啟動。同年10月,甘肅人民出版社轉企改制為讀者出版集團,成為我省文化事業單位“轉企”第一家。2009年12月,完成股改後的讀者出版集團啟動上市工作,順利實施增資擴股。
隨後,甘肅省雜技團、甘肅敦煌影視文化中心、甘肅文化出版社、甘肅音像出版社、甘肅廣電報社、蘭大出版社、甘肅聲像出版社先後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同為改革試點,省新華書店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以資產為紐帶,組建了全省性的集團公司。蘭州市按照“轉制一批、剝離一批、重組一批、催生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廣播電視、文藝出版和報社系統的17家單位先後轉制為企業。
經過轉企改制,作為市場主體的文化企業,迅速轉換角色,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09年,讀者出版集團完成銷售收入5.2億元,比2008年增長29.84%;實現利潤9556萬元,比2008年增長40.57%。省雜技團創排大型雜技劇《敦煌神女》,開拓敦煌旅遊演出市場,2010年共演出612場,收入600多萬元,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旅遊演出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至2009年底,全省103家文化事業單位完成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約佔總數的31%。省廣電總臺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對中層領導幹部全面推行職級分離、崗位管理,既破解了超職數配備幹部的難題,也使一批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省圖書館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在地縣基層圖書館建立和完善省圖書館分館和流通站。
隨著宏觀管理體制的穩步推進,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正在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蘭州、嘉峪關、天水和白銀4市組建了綜合執法機構,蘭州和嘉峪關還實現了文化、出版、廣播電視三局合一。
文化事業,繁花似錦
2006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加強公共文化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初步形成。目前,我省已建成農家書屋13000余家,覆蓋77.4%的行政村。建成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06個,公共圖書館92個,文化館101個,鄉鎮文化站1120個,建成990個鄉鎮基層文化資訊服務站和1.6萬個村文化資訊服務點。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甘肅模式”被國家廣電總局推廣。金城第一戲樓、黃河劇院、飛天文化產業大廈等一批文化項目陸續完工。
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隴劇《官鵝情歌》,京劇《絲路花雨》,秦劇《百合花開》,電視連續劇《老柿子樹》等文藝精品屢獲國家大獎,為我省戲劇大省建設寫下良好開端。省委、省政府不失時機地提出加快建設戲劇大省的意見,明確了各項政策,增加了戲劇精品創作的專項扶持資金,完善了戲劇創作生產機制。
精品劇目紅紅火火,群眾文化日益豐富,節日有節慶文化,校園有校園文化,企業有企業文化,社區有社區文化,即使在建設工地,“讚歌獻給建設者”活動,也年年在開展。在農村,文化大院、自樂班、業餘劇團日益活躍,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千台大戲送農村”堅持每年為每個鄉鎮送一場公益性演出,5年來已經演出22539場,觀眾達2400多萬人次,成為文化惠民的甘肅品牌。
文化產業,雨後春筍
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讀者出版集團、省新華書店等單位轉企改制以來,享受由國家減免的稅收優惠高達2.4億元。從2006年起,文化產業統計納入到全省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之中。從2008年起,省財政每年預算1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進行貼息資助,兩年來為30多個文化產業項目進行貼息,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金3億多元。
一系列措施推動文化產業取得了不俗成績:2006年至2009年,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分別為30.74億元、36.13億元、40.56億元和45.51億元,平均增速為14%,預計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50億元。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大背景下,我省文化產業更是逆勢上揚,引人注目。
出政策、上項目、搭平臺,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投資11億元的甘肅會展中心建築群、投資3.5億元的飛天文化產業大廈、在天津生態園開工的讀者新媒體基地、投資1.7億元的金城關文化風情區,吸引社會力量投入3000萬元建成的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等,都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慶陽香包、天水雕漆、臨夏磚雕等民營文化產業項目也已形成一定規模,發展勢頭良好。
不斷深入的文化體制改革,不僅興了文化事業,也火了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