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突出重點,攻堅克難,完成了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實現了省委提出的“走在全國前列”目標,目前,全省169家出版社發行單位,233家電影製片和發行放映單位,92家文藝院團、4家新聞網站全部完成轉企改制;省市縣1400多家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創新進展明顯;11個市和172個縣(市、區)全部完成文、廣、新三局合一,建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實現廣播、電視兩台合併;河北電臺、電視臺和各市廣播電視臺全部完成制播分離;整合廣電網路傳輸機構,形成全省一張網;省、市、縣三級黨報黨刊實現宣傳與經營兩分開。
以和諧改革為取向 注重頂層設計
用以人文本、文化民生理念精心謀劃、總體設計,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係,統籌協調各地區領域各環節,科學把握改革的力度、速度和可承受程度,和諧推進改革。在改革方案制定、政策嚮導、資源配置等方面充分尊重職工意願,維護切身利益,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改革難題。注重加大扶持力度,2010年河北省本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比上年增長17.7%,高出同期財政收入增長6.7個百分點。除支付轉製成本外,河北省財政每年對省直文藝院團新增扶持1800萬元。大幅增加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投入向重點地區和單位傾斜。注重優化服務環境,文化、光電、新聞出版升級審批事項由81項減為28項,縮短了審批時限。建立“一站式”行政審批中心,實施“服務窗口亮起來”工程,推行轉制單位“幫辦”制,提高了服務效能和品質。
以完善制度為保障 提高政策支援“含金量”
適應改革進展,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制度安排,切實做到管用頂事,為推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一是區別對待。把握不同類別、不同情況,增強政策適用性。對出版發行等條件較好的單位,明確“5.30”人員安置政策;對文藝院團等基礎薄弱的單位,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協調省編辦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調整了組建新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執法機構。
二是銜接配套。宏觀與微觀配套,制發《關於深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又出臺相關領域專項政策;事業與產業協調,明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扶持辦法,又出臺《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產業政策;生產與消費銜接,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創作生產五年規劃,又明確提出政府補貼購買文化產品、培育文化消費市場的辦法;城市與農村統籌,既支援城市標誌性文化設計建設,又支援縣級宣傳文化中心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民文化中心建設;項目于園區(基地)結合,既投資引導支援重點項目,又明確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優惠政策。
三是破解難點。從改革發展需要出發,研究破解政策制約的“瓶頸”。今年開始全省每人平均文化事業費增加2元,省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從3500萬元提高到2億元。文化產業項目用地優先優惠安排。實行稅收分享,免受各種行政事業性費用。工商註冊登記資本金降到了3萬元。免費開放的日益文化事業單位執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價格、建立文化榮譽制度,設計河北文化人才獎、文化精品獎。
改革激發了文化單位的生機活力,煥發了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去年河北省轉企制度文化單位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利潤增長42.7%,廣電資訊網路集團公司收入增長23.8%,省直文藝院團全年經營收入增長32%。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惠民工程、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推進,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在全省各市實施的“打造一台精品舞臺劇目、拍攝一部有影響的影視劇、抓好一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一個大型文化產業園區、組織一個品牌文化活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總投資上千億元的30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建成7個國家級、44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數字化引領、結構化升級”工程深入實施、縣城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紮實開展。圍繞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神韻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推齣電影《唐山大地震》等精品力作,優質文化產品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