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市民憧憬美好明天

時間:2011-09-22 10:29   來源:中國贛州網

  近日,一群孩子在新辦的章貢區第五保育院上課。新學期,章貢區有5所學校、幼兒園投入使用,緩解了中心城區“入學難”問題。記者張慶雲 攝

  ■促進教育公平惠民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楊雍謹說,市第四次黨代會報告對今後五年我市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特別強調要促進教育公平惠民,充分體現了市委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作為一名來自教育戰線的黨代表,既感到無比振奮,又深感責任重大。過去五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校安工程和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教育資源佈局進一步優化,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升。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隨著我市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我們的工作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如農村留守孩教育管理問題,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等,都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在談到如何結合贛州教育工作實際貫徹黨代會精神時,楊雍謹充滿信心地說:“我們要全面貫徹黨代會精神,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實幹意識,以辦社會需要、充滿活力、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公平惠民。具體來說,今後五年我們要緊抓如下工作:一是以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為主抓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二是繼續推進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大力實施農村留守孩關愛工程,確保城鄉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上好學。三是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建設1所以上公辦幼兒園,每個村辦好1所幼兒園,切實解決當前各地存在的入園難問題。四是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建設贛州職業教育園區,支援駐市高校發展,優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促進專業與產業、市場和實際需求對接,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五是扶持發展民辦教育,抓好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推進贛南教育學院申報改制工作,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六是爭取各方面支援,切實提高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待遇,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安居工程,落實邊遠山區教師特殊津補貼,使教師成為人人嚮往的職業。”

  ■實施衛生民生工程

  市衛生局黨組書記陳儀珍說,我市在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健全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上實現了新進展、取得了新成效。332所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前一年實現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全市新農合參合人數達683.8萬,參合率達96.37%。實施中央農村衛生建設項目588個,新建、改建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築面積66.73萬平方米,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臺階,全市床位量達到19900張。市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市中心血站整體遷建等一批重點醫療衛生建設項目相繼開工。抓好了問題奶粉、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救治工作,保證了群眾生命安全。

  陳儀珍說,未來五年,全市將圍繞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基本實現全市衛生資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數量日趨適宜,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有效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起功能齊全、技術過硬、運轉協調、保障有力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市縣衛生應急體系,重點完善衛生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重大案件響應和查處機制,提高重大案件查處能力。通過“抓兩頭帶中間”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即抓好醫學院校與鄉鎮衛生院的合作對接,進一步加固基層醫療網底;加強市屬3所三甲醫院建設,添置高精尖醫療設備,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建設一支高精尖醫療隊伍,著力打造品牌醫院,努力提高贛州醫療技術整體水準。全力開展以“服務好、品質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題的“三好一滿意”活動,通過“三好”來提高群眾滿意度。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鞏固在95%以上。大力實施衛生民生工程,全市100%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盡力辦好對尿毒症困難患者實施免費血透治療、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救治等重大民生項目,最大限度地惠及群眾。

  ■文化給力“幸福贛州”建設

  市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鍾家偉說,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幸福指數的重要衡量尺度。打造幸福贛州,要充分發揮文化溫潤心靈、舒緩壓力、涵養人生的作用,更好地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滿足人們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鍾家偉說,我們將以贛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抓手,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到2015年,實現市有“四館”(博物館、圖書館、群藝館、美術館)、縣有“三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一站(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有一室(文化活動室),開放共用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全面推進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免費開放,真正形成城市“15分鐘文化服務圈”和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 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有效覆蓋和入戶水準。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地方元素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打造和培育公益文化活動品牌,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充分挖掘和利用贛州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申報建設客家文化(贛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啟動贛南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七里窯大遺址保護、建設宋城歷史文化公園等工作。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著力打造區域性新聞傳媒、影視製作、印刷出版、演藝、會展、創意等中心,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快速成長型的經濟增長極。推進“文化+旅遊”發展模式,整合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態文化等優質文化旅遊資源,打好贛州文化旅遊特色牌,實現“十二五”期末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總收入翻兩番以上。

  ■提升民生保障水準

  市民政局局長李桂生說,近幾年來,我市災害應急救助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成功應對了2008年冰凍雨雪災害和2009年大余、南康特大洪澇災害,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全面建立健全了城鄉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制度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為困難群眾發放了臨時物價補貼,全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81%;新建和改擴建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360多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8個,全市千名60歲以上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5.8張;慈善事業迅速發展,募集各種慈善資金4億元,在全省率先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普惠型長壽津貼,惠及全市11.4萬名高齡老人;再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軍供保障、軍休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殯葬改革創造“贛州經驗”,我市在全國率先實行全民遺體免費火化政策。

  李桂生說,未來五年民政基本民生保障水準將上新臺階,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和撫恤補助標準大幅提高,自然災害發生8小時內,保證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民政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上新臺階,實現“困有所助、災有所救、孤有所保、軍有所優、老有所養、需有所供”;民政社會管理創新水準上新臺階,100%的城市街道和社區建立社會綜合服務中心(站)、30%以上村建立農村社區,創建100個全省精品農村社區;大力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增加市轄區數量,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