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離茅盾文學獎有多遠?

時間:2011-10-03 10:28   來源:光明日報

  網路文學=“文學注水肉”? 網路文學曾被樂觀者譽為“新文明的號角”,也曾被悲觀者斥為“言語的垃圾”。在熱鬧、爭議和疑問中,網路文學一路磕磕絆絆地走來,“注水”的隱憂一直以來都是揮之不去又難以回避的一道傷疤,甚至被冠以“文學注水肉”的稱號。勾犇/CFP

  9月19日晚,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在網際網路上風生水起的網路文學,與此中熱鬧沒有多少關聯,多少顯得有些“落寞”。本屆茅盾文學獎首度吸納網路文學作品參與評選,一共有7部作品參評,結果無一斬獲,除《從呼吸到呻吟》、《遍地狼煙》、《青果》在第一輪投票中衝進前81名外,其餘均名落孫山,僅僅是在176部參評作品名錄上露了一下臉而已。

  兩千年與二十年的“比拼”

  網路文學落選于全國性文學評獎並非首次,去年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選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在茅盾文學獎中同臺競技,從目前的情形看是難有勝算的。究其原因在於,從評獎性質上看,這兩大文學獎項說到底還是屬於“專家獎”的範圍,其評選的機制和遴選標準都是基於文學傳統和社會期待而設置的,是純文學的“精英獎”。如茅盾文學獎的評選要求作品擁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注重思想的深刻內涵,要有切入社稷民生的歷史擔當和人性溫暖,以及藝術審美的精緻與創新等。這些顯然不是網路文學的強項。

  “自娛以娛人”的網路寫作,其長處不在於精緻和深刻,而在於市場、大眾、草根的認同和廣泛參與。從《詩經》算起,我國傳統的精英文學已經走了兩千多年,而漢語網路文學的成長期滿打滿算還不到二十年。兩種文學的創作方式、功能模式、發展水準和品相質地都存在較大差異,現在卻要求用同一個評價標準去衡量,網路文學顯然處於弱勢。

  且不說這次參評的幾部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浩如煙海的網路小說的創作實績,單就本次參評作品要求必須是已經完成並公開出版的紙質出版物而言,這個前提就基本上預設了網路小說的“命運”。因為網路小說可以是超文本和多媒體的,文字敘事可以連載和續寫,其生命活力永遠存活于網上,點擊率才是網站、寫手和網民品評作品的基本“標的”。

  於是,就難免出現這樣的質疑:既然參評的網路小說都沒有走得更遠,茅盾文學獎是否過於“陽春白雪”了?

  是的,茅盾文學獎就是文學界陽春白雪式的“專家獎”或“精英獎”。吸納網路小說參與這種評獎是必要的,作為數字傳媒時代最具大眾趣味的網路文學落選于這樣的獎項也屬正常,沒什麼好抱怨的,不屬於常識以外的意外。

編輯:張維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