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專題
字號:
中秋節團圓與親情的主題可以從家庭延展至社會

  時間:2008-09-12 08:22    來源:新華網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認為,中秋節的文化內涵以團圓為主題,團圓的本質就是體現出一種親情。但是在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下,這種文化內涵又具有延展性。傳統節日在當代應該有新的內涵,中秋節團圓與親情的主題可以從家庭延展至社會。

    在日前由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舉辦的中秋文化座談會上民俗專家高巍說,產生於農耕文明的中國傳統節日多注重團圓與親情的主題,因為在農業社會生產力很低下的情況下,單個人不足以抵禦風險與災害,就只能以最親近的血緣關係組成基本的生產生活單位,家族作為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位,它的興旺直接取決於人口的多少。所以在很多傳統節日中,祈求家族的和諧幸福與人丁興旺都是重要的主題。就中秋節來說,它為這種主題的弘揚提供了天時,因為秋天是農業收穫的季節,這時候舉行祭祀活動或者團圓活動有物質基礎。

    高巍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文化中團圓與親情的主題應該有和諧社會建設等新的內涵,團圓與親情在今天的展現也應有新的形式。因為現代社會家庭結構已經簡單化,一般都是三口之家,最多也就是五六口人,傳統節日中一些家族性的紛繁複雜的儀式或環節,現在看來只能作為歷史文化了解,真正讓各個家庭自己去操作缺少條件。

    “在新的情況下,傳統節日文化的主題展現應該由家庭伸展到社會。”高巍說,“這個社會不是一個泛泛的概念,是一個基本的生存單位,就是社區。因為社區是以居住為前提的、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個基本單位。”

    高巍建議,可以把社區建設成為傳統民俗文化的有效載體。政府一方面要培訓提高社區幹部的文化水準,同時也要在資金等方面給社區文化的開展提供具體的支援,為包括傳統節日在內的很多民俗文化事項提供展示與活動平臺,使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落在實處。“傳統民俗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為深深紮根於民間,是民眾生活中自娛自樂的重要形式。”

    記者了解到,今年中秋節前,市場上銷售的月餅模子和做月餅的原料很受市民歡迎,這說明人們在過程當中體驗親情、體驗親身參與樂趣的強烈願望。

    高巍說,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團圓與親情的節日主題向社會延伸是時代發展趨勢,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以社區為平臺,開展製作傳統節日食品、戲曲展演和文體娛樂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能夠增進社會和諧,使傳統節日更加貼近群眾、生動活潑,其文化內涵也會不斷豐富、與時俱進。

    “我相信只要在社區搭一個平臺,居民的積極性會非常高,關鍵就看能不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 高巍說,“這要求政府管理部門實現一個觀念的轉變,真正把民俗節日文化活動交給民眾去做,而政府只是一個引導、啟迪者。”

 
編輯: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