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會導演郭霽紅盤點秋晚難點亮點與焦點
 
 
  來源:      日期:2006-10-16 16:40

 



央視中秋晚會總導演郭霽紅(資料圖片)  

  2006“海峽月 中華情”中秋晚會在今年的中秋夜為海內外華人獻上了一道情感大餐,無論是別開生面的舞美造景還是首次開設的臺灣分會場,都贏得了很高關注,成為中秋節後媒體熱議的焦點。近日,記者就本次中秋晚會的難點、亮點和焦點問題對秋晚總導演郭霽紅進行了專訪。當談到在臺灣設立分會場時郭霽紅表示:兩岸親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難點:“移景” 與“請虎”

  從2004年上海的“浦江月 中華情”到2005年武漢黃鶴樓腳下的“江城月 中華情”,秋晚日益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中秋晚會的舞美作為2005年“江城月 中華情”獲得國際大獎的重要原因,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

  郭霽紅在談到今年秋晚舞美方面的突破時告訴記者,這次秋晚景觀舞美的新突破主要體現在從“借景”到“移景”。今年在舞美設計上力求與廈門融為一體,打造“連天跨海”的舞美景觀,營造出“月光鋪滿海峽”的視覺效果。

  “上海和武漢的秋晚,舞臺周圍都有建築或景觀可以借景,東方明珠塔及黃鶴樓。這次舞臺卻無景可借,我們運用了‘移景’把三角形白帆以及礁石這些廈門最典型的視覺符號搬到舞臺上,蘊意回歸、思念,從廈門走出去的華人華僑看到這個舞臺會感到家鄉的親切。”

  除了舞臺造景方面的挑戰,協調明星出場也是最讓節目組撓頭的事情。一些始料不及的變故讓人措手不及。中秋當晚,不少觀看晚會的觀眾都對“小虎隊”沒能在秋晚複合而感到遺憾。郭霽紅對此也頗為無可奈何:“‘小虎隊’沒能複合確實很讓人遺憾,我們用了三年時間來促成‘小虎隊’的複合,可是都沒有成功,上次是陳志朋不願意,這次是蘇有朋不願意。他跟中華情節目組關係很好,我們事先也沒料到他會出變故,但沒有辦法,很遺憾。”

  亮點:虛擬技術搭建“金廈大橋”

  看過今年秋晚的觀眾都會發現晚會中使用了不少虛擬技術,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座別開生面的“金廈大橋”。 “這是虛擬技術首次使用於中秋晚會。” 郭霽紅說。

  “海峽月 中華情”中秋晚會運用了虛擬技術創造視覺景觀,包括要在廈門的海邊造一座燈塔,象徵等待遊子的歸航,還有臺灣金門上空燃放絢爛的禮花,點亮海峽上空。”

  “最有意義的是‘金廈大橋’,這座用虛擬技術搭建在廈門和金門之間的大橋提前實現了兩岸的‘三通’,反響很好。”

  焦點:臺灣分會場拉近兩岸同胞距離

  臺灣分會場作為今年秋晚三個分會場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成為了很多觀眾討論的對象。“在臺灣開設中秋晚會分會場,一直是我的心願。” 郭霽紅表示,“中秋佳節與臺灣同胞的團聚是中秋晚會不變的重要主題,2005年在策劃‘江城月 中華情’時,就想在‘海峽歡歌’版塊設置‘江海相連,名樓相望’的環節,促成武漢黃鶴樓和臺灣赤嵌樓的對話,因為客觀原因沒能實現。今年終於做到了!”

  央視中秋晚會是第一次在臺灣開設室外分會場,從電視中看臺灣分會場的熱烈氣氛也讓郭霽紅感到欣慰。“從上海‘浦江月’、武漢‘江城月’”到廈門‘海峽月’,可以說中秋之夜,兩岸親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大家都看到了,中秋夜那天在臺北101高樓下的分會場舞臺設計與廈門主會場一脈相承,主持吳宗憲與眾多臺灣藝人與廈門主會場遙遙相望,真正實現了“海上升明月,兩岸共潮聲”, 觀眾們都非常興奮。” (李徽)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