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一屆 > 主題論壇 > 兩岸宗親交流活動 > 海峽百姓論壇

海峽百姓論壇:打造“兩岸一家親”的百姓平臺

時間:2019年06月15日 15:03:00來源:福建日報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6月14日在泉州南安開幕,再次吸引兩岸近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海峽百姓論壇從2007年9月創建以來,已先後在閩臺兩岸成功舉辦了十屆,成為兩岸民間人文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剪不斷的血脈親情在交流中共鳴、在合作中昇華,見證著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生動實踐。

  以文化為源 增進兩岸同胞認同感 

  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最接地氣,與中華兒女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文化,是溶化在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2007年9月,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在中華海外聯誼會的關心、支援、指導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託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創辦了“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為主題的海峽百姓論壇,論壇堅持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以兩岸百姓為主體,探索開展兩岸民間交流的新途徑。

  “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的主題一以貫之。“我們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希望通過海峽百姓論壇這一平臺,不斷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歸屬感,促進心靈契合,提升文化自信,共築兩岸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莊奕賢表示。

  “看到大致相同的民俗、飲食、信仰,看到葉氏祠堂時,我深信這就是我的根,我的血緣就是從這裡出發的。”回憶起當年尋根的場景,臺灣桃園葉氏宗親會理事長葉博文依然難掩激動。他說,臺灣葉氏先輩來臺定居已逾300年,他花了20餘年時間收集整理臺灣葉氏族譜,努力追溯葉氏來臺的源頭。幾年前,在大陸宗親幫助下,他終於在福建詔安縣秀篆鎮找到先祖遷臺前生活的隔背村,欣喜若狂。

  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係、情之相融。十幾年來,通過海峽百姓論壇這一平臺,福建省姓氏宗親與臺灣各姓氏宗親代表對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間交流活動。有的自費組織安排有關尋根謁祖、會親聯誼活動,簽訂了姓氏之間初步交流合作意向協議,再次掀起共修族譜的熱潮;有的在祖籍地舉辦座談會、研討會,共敘情誼;有的就締結友好兄弟村、鎮達成初步意向;有的洽談閩臺經貿交流合作意向,擴大兩岸宗親交流合作領域……

  自2007年以來,總計有3萬餘名兩岸宗親代表參加論壇盛會,帶動約20萬名臺灣民眾參與交流,直接或間接促進近600萬名臺胞回大陸尋根謁祖、續譜聯宗。

  今年,論壇圍繞“兩岸同根,閩臺一家”主題,以“我的家,我的姓”為議題,開展文化論壇、懇親聯誼等系列活動。

  以機制為媒 推動民間交流常態化 

  兩岸宗親交流常來常往12年,得益於論壇合作機制的探索,推動兩岸民間人文交流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建立以族譜對接為平臺的服務機制是基礎。

  從1988年開始,臺灣苗栗饒氏宗親多次組織到龍岩武平縣及周邊各地尋根,卻都無果。直到2011年,通過論壇這一平臺,從光澤縣饒氏宗親提供的一份族譜中獲得祖源資訊,終於圓了尋根之夢,與祖地武平象洞的饒氏實現了同宗同親的精準對接。

  像饒氏宗親這樣的臺灣同胞還有不少。十幾年來,族譜展示、搜尋、對接是論壇的固定項目,服務範圍從閩臺拓展到閩粵臺、閩浙臺、閩贛臺,乃至海外、港澳,服務宗親上百萬人,幫助他們實現了認祖歸宗的夙願。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兩岸共修族譜1萬多冊,佔新修族譜的70%。

  建立學術研究互動和以姓對姓對口交流聯誼機制是保障。

  一本厚厚的《蔡襄柯述與海絲之路》近日結整合冊,收錄了海峽兩岸數十名專家學者的40篇論文,由海峽兩岸的柯蔡宗親共同編撰。“從2007年第一屆海峽百姓論壇以來,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引導下,在柯蔡委員會的努力下,同胞們先後組團參加了十屆論壇,頻頻進行雙向交流,簽署了民間交流協議,構建了兩岸柯蔡同胞交流的有效載體。”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柯蔡委員會會長蔡幹豪說,今年,柯蔡委員會將參與第十一屆海峽百姓論壇的協辦,組織“蔡襄柯述與海絲之路”分論壇。

  從第一屆論壇舉辦以來,兩岸已有近百家姓氏和團體簽訂了長期交流合作協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從純民間、不定期逐步走向常態化、機制化合作。

  搭建兩岸共同主辦、輪流承辦的運作機制是關鍵。

  海峽論壇自舉辦以來,堅持每年一屆,兩岸共同舉辦,閩臺兩地輪流承辦。目前,論壇由中華海外聯誼會、中華文化學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為指導單位,大陸主辦單位有: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中華文化學院、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臺灣主辦方有: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臺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臺灣武園集團、臺灣海外菁英協會、中華武學會。

  臺灣申請主辦單位呈現數量越來越多的趨勢,為加強並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主辦單位從第一屆4個(其中臺灣1個),發展到第四屆有指導單位3個、主辦單位7個(其中臺灣3個)。從第六屆開始,指導單位有3個,主辦單位10個(其中臺灣6個)。

  兩岸承辦單位精心組織,發揮各自所長。論壇2007年在福建福州、2010年在臺灣臺中、2011年在福建泉州、2012年在臺灣高雄、2013年在福建漳州、2014年在臺灣高雄、2015年在福建武夷山、2016年在臺灣新北、2017年在福建龍岩、2018年在臺灣新竹兩岸輪流舉辦,通過舉辦族譜對接、尋根謁祖、同宗聯誼、族譜展覽、學術研討等活動,使論壇形式不斷豐富,內涵不斷深化。

  今年,論壇以兩岸單個姓氏承辦的創新形式,安排黃姓兩岸宗親代表,圍繞本姓氏追根尋源、歷史名人、祖德家風、文化成就等進行深入研討,努力達到主題更集中、研究更深化、影響更深遠的實效。

  以百姓為本 凝聚基層廣泛共識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動力在民間。兩岸民間交流機制的建立,有效引導兩岸基層民眾不斷提升參與論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拓展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在第六屆論壇上,首次舉辦由基層民眾代表參與的“百家姓”分論壇,精心安排了王、鄭、連、陳四場分論壇和閩臺謝氏的“第三屆寶樹論壇”,研討交流本姓氏源流和文化。由此,改變了往屆論壇研討大多以兩岸專家學者為主的做法,進一步激發了兩岸基層民眾踴躍參與的熱情。

  以民為本,緊緊依靠兩岸各姓宗親,彰顯了論壇民間性、廣泛性、持續性的特色與優勢。

  十多年來,論壇的群眾基礎不斷走深走實。“第二至七屆論壇參會代表均超過千人,第八、九、十屆論壇由於規模所限,會場上代表人數僅千名,然而組團參加的場外宗親數倍于場內代表,聯誼交流的熱情程度一年勝過一年,且各姓宗親參會代表均自籌經費,生動體現了廣大基層民眾使命感與責任擔當。”莊奕賢介紹。

  注重發揮青年力量,鼓勵兩岸青年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海峽百姓論壇的另一大特點。

  在第八屆海峽百姓論壇上,來自福建南平的“90後”代表傅培欣分享了傅氏源流。“兩岸傅氏族譜對接上的那一刻,‘閩臺是一家’的感覺特別強烈。”傅培欣說,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姓氏文化中蘊含著家國情懷,年輕人應該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增進對祖根、祖國的感懷之情以及對國家統一的信心和信念。

  從第三屆海峽百姓論壇開始,組委會就邀請一定數量的兩岸青年大學生參加論壇活動,一直延續至今。第六屆論壇研討會邀請高雄市10所大學在校大學生300多人參加;第七屆論壇邀請武夷學院、南平地區陸生和臺生1000多人參加,在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20對閩臺同姓大學生“手拉手,交朋友”活動;第十屆論壇在臺灣新竹明新科技大學舉辦“族規家訓與中華文化講座”,200多位臺灣青年學生參加了講座……

  以交流為橋 攜手共謀合作發展 

  十多年來,圍繞“兩岸同根,閩臺一家”主題,海峽百姓論壇不斷創新形式,拓展交流領域,提升交流層次。

  第九屆海峽百姓論壇秉承促進融合發展、共用大陸發展機遇的宗旨,論壇主辦方精心籌劃了經貿項目推介等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鄉親回到龍岩尋根謁祖、認祖歸宗,龍臺之間民間往來、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日益密切。此次論壇在龍岩舉辦,是進一步加強龍臺兩地敦睦親情、合作共贏的重要機遇。”龍岩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曾任香港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的曾文仲認為,共同的價值觀會使兩岸人民越走越近,攜起手來團結協作、共同發展,一起去贏得世界市場,用行動來說明“兩岸一家親”。

  近年來,福建惠臺利民政策措施頻頻——

  在第十屆海峽論壇舉辦期間,福建省發佈實施《福建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以下簡稱“66條實施意見”),聚焦臺胞臺企在閩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需求,推出更大範圍、更多內涵的具體措施,為在閩臺胞臺企提供與大陸同胞、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和更為便利的條件。

  近日,福建省出臺《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將有力促進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建設,為兩岸融合發展探索新路。

  曾經多次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的臺灣青年莊淯咏表示,“對待臺灣同胞,大陸有這麼好的政策,相信我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去大陸交流發展。”

  “我們將以實施意見的出臺為契機,充分發揮海峽百姓論壇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深化民間基層交流交往,進一步拓展交流領域,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莊奕賢表示。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延續千年的文化基因,承載共同的美好願景,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勠力同心,久久為功,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賴華棟 陳川)

【編輯 王明月】
論壇資料

論壇日曆(6.14-6.18)活動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