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外資並購中國鋼企 是進步還是威脅

2009-11-09 13:3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肖燕

  縱觀國內鋼鐵行業,大量的鋼鐵企業規模偏小、各自為政、管理水準不高,這無疑是鋼鐵產業發展的致命傷。現在僅在內地A股上市的鋼企就已經多達35家。但過去多年來,國內鋼鐵業整合卻屢屢失敗。尤其是在近幾年與礦業巨頭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眾多鋼企所表現出的力量渙散,更使得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難以取得足夠的談判話語權。

  2005版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外資企業投資中國鋼鐵行業,原則上不允許外資控股。然而,這一現狀正在發生緩慢的改變。據參與《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修訂的一位權威人士透露,此次修訂2005版政策時可能重新考慮外資控股的禁令問題。對此,工業和資訊化部官員稱,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何把握外資對中國鋼鐵企業的投資和控股程度,比較敏感,但也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近幾年,由於有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商務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否定了多起外資對國內鋼鐵企業並購案。2005年6月,業界曾傳出韓國浦項鋼鐵與沙鋼集團進行協商,準備以股權收購的方式取得沙鋼51%的經營權。但隨後由於《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擊碎了浦項的夢想;2007年11月,一直覬覦中國鋼鐵市場的跨國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出資6.47億美元收購東方集團28%的股份,但由於未獲得政府部門的批准,此項並購案以失敗告終。

  儘管安賽樂-米塔爾並購東方集團失敗,但它在中國仍有斬獲。2005年10月,安賽樂-米塔爾以3.38億美元收購華菱管線36.67%的股權。它在與華菱管線談判中,開始並不順暢,且並購底線一讓再讓。先是達成與華菱管線並列“第一大股東”的協議。但是,這個折中方案未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後來安賽樂-米塔爾又按要求修改協議,並讓出第一大股東地位,獲得批准。

  這一併購案顯然是安賽樂-米塔爾採取的是以退為進的策略。近幾年來,從來沒有一家跨國公司,像這家跨國公司這樣,如此熱衷於對中國鋼企的並購。安賽樂-米塔爾憑藉著自身強大的勢力,近兩年來穿梭于中國企業之間,一些企業也投懷所抱,包鋼、昆鋼、萊鋼等企業先後與它親密接觸,儘管沒有如願,但在國內的影響卻很大。

  除了安賽樂-米塔爾外,蒂森克虜伯、浦項、新日鐵等跨國鋼鐵巨頭也紛紛以合資、購並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參股或並購的都是一些中小型鋼鐵企業,但他們仍然把中國定位成主攻市場。目前,由於國家原則上不允許外資控股國內鋼鐵企業,外資正在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進入中國的方式。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