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走出去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得走一步看一步;開始要依靠貿易,未來還需要在海外有更多人民幣計價的產品。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9日宣佈,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自2012年6月1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完善人民幣對日元的交易方式,發展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
這一消息無疑是多贏之舉,也延續了去年日本首相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共同發表的“加強金融合作、發展金融市場”聲明中的合作精神。
最直接的收益,自然是繁榮銀行間交易。在過去,人民幣對日元是通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套算形成的,這是大多數貨幣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主要交易方式。本來,美元中間價就多次受到質疑,已經未能時時刻刻反映美元幣值變化;再加上套算、通過美元拆分平盤、匯兌等手續步驟,使得過去日元與人民幣的交易過程繁瑣,對手雙方積極性也遭到打擊,其成交匯率也未必能實時體現市場匯率變化,往往存在報價差大、成交量不足、流動性不夠等弊端。
其次,這對於擴大中日貿易也有好處。目前中國和日本之間經貿往來頻繁,中國已經連續數年保持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等地位。據日方數據,2011年中日貿易再創紀錄,比起10年翻了數倍,貿易總額比2010年增長14.3%,達到3449億美元,其中自我進口1834億美元,增長20%,對華出口1614億美元,增長8.3%。
這些巨大的貿易往來,大部分是以美元計價結算。對比之下,2011年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日元交易量292.8億元人民幣(雖然比起過去有很大進步),但是比起中日貿易還是小巫見大巫。如果日元和人民幣直接結算,那麼顯然有助於降低雙方交易成本,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有日本媒體計算,如此一來,大約一年可以省下30億美元手續費。
30億美元看似不菲,但仍是小賬,大賬還是在於鼓勵了人民幣與日元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這一點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尤其重要。近些年中國與新興市場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完善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未來也可以成為其他亞洲國家貨幣直接與人民幣兌換的先例。
第三,這一交易的完善,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而言是邁出了有益一小步。中國日漸成為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與日本的貿易,和其他國家一樣,其貿易往往以美元計價、結算。人民幣的當前這一地位,顯然與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與貿易能量不相匹配,於是人民幣國際化也應運而起。
伴隨著近兩年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試點全面鋪開,再加上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使得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地都希望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人民幣的交易量也開始了飛速提升。
理性地看,即使日元和人民幣直接交易邁出探索新一步,但是美元的坐標地位仍舊不可忽視。由此可見,人民幣走出去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得走一步看一步;開始要依靠貿易,未來還需要在海外有更多人民幣計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