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實質性利好,沒有基本面的顯著改善,但銀行股近期出現了一波久違的上漲。從9月27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內,銀行板塊整體漲幅達6.5%。
多位機構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本輪銀行股的上漲主要基於政策預期以及三季報盈利略超預期的雙輪驅動,雖然QFII、險資、匯金等各路機構本輪行情中“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多位市場人士對銀行股的後市並不樂觀,認為這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某市場人士表示:“現在機構散戶化操作風格非常明顯,這預示未來銀行股的上漲空間不會太大,尤其是隨著三季報業績的兌現,銀行股的這一波反彈可能就此夭折。”
多路資金合力助推行情
本輪銀行板塊的啟動緣自各路資金的合力。
“最初的市場消息是9月底險資開始加倉銀行板塊,其後匯金增持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消息佔據各大財經媒體的頭條,而最近銀行股的上漲又和QFII、社保基金扯上了關係。”某市場人士如是勾勒本輪銀行股行情中的資金運作路徑。
某保險機構投資部人士證實,從9月底開始,險資對四季度的行情頗多期待。“我們預計四季度大盤會有一波上漲,9月底已得到指示開始加倉股票,銀行股自然成為險資的重點增持對象。”
繼險資之後,有“國家隊”之稱的中央匯金公司出手,更是放大了市場的樂觀情緒。10月初,匯金啟動新一輪增持四大行的計劃。某券商分析師表示,匯金在這個時點宣佈繼續增持四大行,顯然意在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按照以往匯金的操作方式,增持計劃均會對二級市場產生推動作用。
其後,QFII增持銀行股的傳聞為銀行板塊助力。上海證券交易所公佈的大宗交易資訊顯示,海通證券國際部這一“疑似”QFII席位頻頻大手筆買入銀行股。10月15日,招商、民生、興業、浦發和光大這5隻銀行股合計在大宗交易平臺成交1655萬股,成交額合計1.27億元。16日,交行、工行和光大在大宗交易平臺分別成交440萬股、250萬股和305萬股,成交額合計約36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大宗交易中,招商、民生、興業、浦發、工行和交行的賣出席位均為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買入營業部均為海通證券國際部。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受讓營業部均為海通證券國際部,這說明接盤者是QFII的概率較大,這可能是QFII逐步擴大A股投資規模的信號。
不過,另有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做出QFII看好銀行股的判斷為時尚早。未來如果銀行股交易額放大、持續上榜、交易價格走高,這些因素累加起來才能說QFII對持有中資銀行股的信心逐步增強。
機構對後市判斷仍謹慎
雖然銀行股出現上漲行情,但各家機構對其後市表現出言謹慎。
一位機構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依舊不看好未來銀行股的投資價值。“現在大家都跟在匯金後面炒一把,搶個反彈,估計這一波再上漲5%-10%就到頭了”。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部分機構已經沒有什麼價值投資理念可言,基本上是在追漲殺跌,操作散戶化。”另一位機構人士表示。
某接近QFII的人士表示,雖然最近海通證券國際部成為大宗交易的買入方,但一個月前,同樣是海通證券國際部,卻在大宗交易平臺以零折價賣出了民生銀行等銀行股。“一賣一買的時間間隔不到一個月,說明像QFII這樣的機構也在通過短線操作博取交易差價。在目前這樣弱勢的市場情況下,除QFII外,海外的共同基金也在進行波段操作。”
某海外機構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前一段時間通過郵件和電話對客戶提示過銀行股會有一波上漲,目前香港股市的中資銀行股已比我們提示時上漲了15%左右,所以我們不認為未來還有大幅上漲空間。我們預計未來中資銀行股基本面不會有顯著改善,對其投資價值判斷沒有出現大的方向性逆轉。”
中金公司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表示,四季度看多銀行板塊的絕對收益,主要原因包括:預計資本監管放鬆政策將於四季度陸續出臺;預計上市銀行前三季度盈利增速將保持在17%,好于預期;銀行股股價往往領先或同步于經濟見底,而三季度應為經濟增速低點。
不過,銀行業利潤增速今年逐季下滑,隨著存款成本的上升,三季度銀行息差下滑非常明顯,銀行盈利壓力將不斷加大。“從銀行經營前景、當前市場偏好以及流動性狀況看,短期內難以支援銀行股走出明顯的趨勢性行情。”某分析人士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