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劍平:熱錢回流美國 無需擔憂通脹

2010-06-12 09: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11日,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從歐債危機中看到樂觀因素。通脹問題不必過於擔心,7月過後我國物價上漲壓力會逐步減輕。熱錢回流美國可能帶來的影響值得關注。

  熱錢回流美國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呈偏緊態勢,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一度飆升至3.28%。央行一改以前的貨幣凈回籠為凈投放,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范劍平:從5月份以來的NDF變化看,人民幣升值預期已減弱,資金以回流美國為主,我國用公開市場操作對衝國際熱錢的節奏和力度必然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國際熱錢的流入流出變化很快。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歐元大跌,眾多資金出於避險紛紛從歐洲回流美國;還有的遊資出於保值需要進入黃金市場。這是造成美元與黃金同時走強的主要原因。

  中國證券報記者:避險資金從歐債危機爆發的歐洲流出情有可原,但從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流出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吧?

  范劍平:前段時期,大家將帶領世界經濟復蘇的希望寄託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隨著世界經濟回穩,尤其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快速回升,“中國因素”的熱炒加美元貶值促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超預期地快速回升,這帶來了全球通脹預期上升。在經濟預期好轉和通脹預期上升的刺激下,全球企業庫存回補加快了世界經濟回升速度,國內外股市都熱炒通脹預期概念,資源類股受到追捧。

  能源原材料的進口價格上升和國際熱錢的流入使我國通脹壓力加大。但隨著歐債危機影響越來越大,國際上對世界經濟的預期有所改變,由各國政府政策刺激和庫存回補推動的世界經濟快速回升基本告一段落,大家對經濟快速回升後是否能順利走向實質性復蘇信心不足。在這種預期下,美元指數走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

  政策刺激和庫存回補能帶來經濟回升,但經濟復蘇的物質基礎是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固定設備更新投資。世界經濟不會在舊的產業結構基礎上實現復蘇,要真正出現實質性的經濟復蘇必須由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來帶動。

  不必為通脹擔憂

  歐債危機爆發,不少人從中看到悲觀的一面,但我從中看到一些樂觀因素。其一,近期通脹壓力減弱,各國擴張性貨幣政策退出可以更加從容;其二,資金大量回流美國,可以為美國高科技企業提供充裕和成本較低的研發資金,新興產業的科研取得重大突破離不開美國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美國是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如果美國高科技企業在新興產業方面早日取得重大成果,引領世界經濟徹底走出危機、走向新一輪週期的就將是“雙動力”——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推動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高科技推動。

  從科技、軍事和金融綜合實力看,金融危機過後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強國,這是資金選擇回流美國的根本原因。美元雖然過去一直處於長期貶值態勢,但對比後會發現,美元是波動性最小的國際貨幣。

  如果美元持續走強,那麼資金回流美國會成為一種趨勢。歷史經驗表明,美元持續走強的背景下不會發生嚴重通脹。美元指數如果持續超過90,甚至會有通縮的壓力。當然國際避險資金也持兩種態度:一種是通縮派,選擇美國國債;一種是通脹派,選擇黃金等投資品種。目前通縮與通脹尚難定論。這也是現在股市趨向不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證券報記者:前些時候,國內加息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您怎麼看待通脹形勢?

  范劍平:今年通脹不大可能出現。如果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大,CPI漲幅可能會高一點。全年來看,6、7月翹尾因素最高,可能也是單月CPI最高的月份。下半年CPI可能不會繼續加速。

  儘管今年農產品價格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由於我國糧食庫存比較充裕,所以即使今年農業不能繼續增產,靠我們的庫存保持今年CPI基本穩定也是不難實現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