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受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通脹影響,民眾實際收入減少,也因此越發感覺稅負沉重。有專家因此提出,通脹壓力之下,政府應就稅項調整問題,包括減稅、重整稅項架構,還富於民以減輕民眾的負擔。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應該以發放國民紅利的形式代替減稅,以期獲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今年財政收入將破10萬億元
財政部年初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財政收入89720億元,增長8%。從目前財政收入狀況來看,財政收入增速已經遠遠超出8%。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的財政收入總額達到全年目標的83%。依照推算,今年財政收入勢將突破10萬億元。有分析認為,從今年前8個月的財政收入形勢看,1、2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36%,3、4月份雖然財政收入有所回落,仍然維持在26.7%、27.2%的高位,5月份則重新回到34%的增幅。
這樣的大背景下,有專家指出,我國財政收入確實增長過快,減稅的呼聲也漸行漸高。雖然財政部分析指出,當月財政收入增幅較高,除了經濟增長和價格上漲因素外,主要是由於5月份為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集中入庫,因上年企業效益較好,相應帶動今年5月份匯算清繳的上年企業所得稅入庫增加,但是即便扣除這一因素,當月財政收入增長仍然達到25%左右。據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測算,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為83080.32億元,加上今年前8個月比去年同期增加的17533.97億元,即使後4個月財政收入同比零增長,全年財政收入也將超過10萬億元。
政府收入迅速增加,個人收入在通脹壓力下頻現“縮水”,“國富民窮”現象凸顯。與此相應的是,網友翻出2009年《福布斯》“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榜單,稱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人民日報》日前也因此澄清事實,並稱該數據不科學。但《福布斯》總編隨即回應稱,“稅負痛苦指數”包含了納稅人對納稅負擔的實際感受。如果政府能夠提供優質的、讓納稅人滿意的公共服務,這當然讓國民歡迎,但實際上,中國實際稅率雖然低於名義稅率,但納稅人能夠感受到的公共服務是欠缺的,品質還有待提高。
適當增加國民福利更為重要
面對高增長的財政收入,和因此引發的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的爭議,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未來稅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結構性減稅。他指出,要進行結構性減稅,對於微、小企業的創新活動還要給予稅收優惠要儘量減稅;但同時也要有結構性增稅,最典型的一個是資源稅;此外,特定稅種也要有增有減。
但除了減稅,有專家進一步指出,適當增加國民福利更為重要。有專家指出,中國的個稅是以歐美國家為參考的,但遺憾的是,中國的個稅沒有引入歐美國家的福利返還制度,即包括養老、失業、醫療等各種福利遠沒有到位。此前公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該指數自2010年6月的3%一路攀升至2011年6月的6.4%,高通脹已持續一年之久,為近30年所少見。其中6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7%,民眾在一般生活消費上的負擔可想而知。不僅如此,國內中小企業受輸入性通脹壓力、銀根緊縮的影響,資金出現短缺相當普遍,員工工資提升普遍無力。這無疑加劇了民眾的收入壓力。
金融評論員孫瑞灼表示,可效倣新加坡等根據稅務情況還富於民,向國民回贈“紅包”。在國內如香港、澳門、東莞等地也以各樣方式回饋公民,包括派現金等。劉桓也表示,目前國家的財政支出是否多用於改善民生,需要建立有效機制,公開透明,能夠讓納稅人監督。劉桓舉例說:“北歐的稅負比我們重,但公眾抱怨卻少,主要是因為財政收入多用於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