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A股流通市值蒸發了2.8萬億元,平均每個股民一年虧損4萬元。筆者不由感慨,對這個只知圈錢不知回報的市場,之前善良股民投入竟然如此巨大。
這或許與投資者對2007年大牛市刻骨銘心記憶有關。當年有的投資者短期收穫暴利,嘗到甜頭後甚至傾囊而出,從而被套在高位;而由於牛市的余威效應,有的投資者以為大牛會重現,之後頻繁抄底,從而屢抄屢套。
股市持續下跌,有人認為與鉅額融資有關,筆者認為,這句話只講對了一半。如果股市成熟,上市公司注重回報投資者,購買股票獲得的是一個未來回報權利,上市公司由此承擔一份責任,這樣的融資額未必與市場漲跌相關。比如,美國1990年至1996年,月均融資額500億美元左右,但是股市一路上漲,畢竟股票有其內在價值,投資者付一分錢獲得的是貨真價實的一分貨。不過,對於A股市場,過度融資必然會導致股市下跌,因為上市公司紅利回報渺茫,股票內在價值較低甚至毫無價值,股價泡沫主要受市場資金面與股票供求關係影響,股票多了,進入市場的錢卻有限,自然只有下跌。
為了拓展股市資金來源,為了救市,有關方面開始鼓勵大股東入市增持。證監會2011年12月30日就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有關條款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30%以上大股東每年2%自由增持等行為不再履行行政許可審批程式,同時明確“不超過2%增持股份鎖定期為增持行為完成之日起6個月”。這樣算來,如果大股東在一天或幾天內完成增持2%、一年時間內幾乎可以來回做兩個短差,等於允許大股東短線投機。
由於中石油和幾大國有銀行在社會公眾手中的流通A股僅佔總股本比例的百分之幾(中石油僅為2%多一點),這樣,若允許大股東自由增持和減持2%股份,隨著幾大權重股大股東在二級市場大量吞吐流通A股(中石油幾乎可照單全收),股指也將因此而巨幅上下波動,從而成為徹頭徹尾的政策市。本來,對於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股市,做空股指期貨是不二選擇,但是,隨著鼓勵大股東短線投機的政策出臺,股指期貨也將面臨巨大政策風險,市場投機價值也可能喪失。
筆者一直在思考,目前中國的人文環境、法制環境是否能夠支撐股市正常體系的建立和運作,現在股市飛速發展,或許早就超越了其本應所處的歷史階段。
比如,之前社會誠信意識還不強,很多企業發展初期都有意識把部分營業收入不入賬,以減少增值稅的繳納數額;而為實現IPO,只好把這部分營業收入入賬,把隱藏的利潤釋放出來,企業賬本可來回改。同樣,據稱每家上市公司也都擁有多套賬本,根據不同目的有選擇的披露財務數據,投資者很難獲得企業真實資訊,投資如何能有保障?
這樣的市場只能稱之為虛假市場或偽市場,面對如此現實,以及市場呼籲的暫停新股偽市場化發行,監管層認為應該維護市場化發行節奏。但A股何來市場化發行?不僅發行人資訊難保真實,發行節奏仍由行政控制,而且一級市場發行價格也是偽市場化。最近華寶興業基金宣佈暫停參與IPO詢價,理由是新股發行節奏密集,公司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對發行人的充分調研並給予合理詢價意見。但2011年以來的新股發行節奏並沒多大變化,基金理由似是託詞,表明有的基金開始幡然醒悟;而目前還有一些基金仍不亦樂乎參與IPO詢價,不過是為捧場而已。
要還原市場本來面目、打造一個真實的市場,需要監管層、上市公司、仲介機構等各方共同努力。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只是個虛擬符號,沒有任何價值;只有上市公司高管及員工、市場仲介機構、監管層等切實履行社會公眾投資者對他們的信託責任,股票才會被賦予內在價值。
郭樹清主席表示對市場有信心,或許他對證監會的監管有信心。郭主席上任後燒的幾把火讓投資者看到了曙光,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中仍蘊含巨大不確定性,或許普通投資者目前只宜少量捧場;只有等郭主席為股市基本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基礎性制度,市場各方無論是誰(包括下一任)都將被這套制度所約束或同化,投資者的春天才算真正來到、才敢放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