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今天在全國政協召開的“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專題協商會上指出,對現階段的我國經濟而言,最怕的是“滯漲”而不是單純的通脹。對於我國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大體上屬於混合型的,因此不宜單純採取宏觀緊縮政策,而應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
厲以寧表示,根據2010年上半年的經濟運作狀況,對通貨膨脹應當有所警覺。但要區別不同類型的通貨膨脹,分別採取不同的對策。單純採取宏觀緊縮政策,反而會使某些商品的供給不足現象更加突出。比如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必須依賴有針對性的增加投資和信貸支援才能緩解。
厲以寧認為,對現階段的我國經濟而言,最怕的是“滯漲”而不是單純的通脹。根據2008年第四季度的經驗,我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左右,企業倒閉、工人下崗、農民工回鄉、消費者觀望、投資者止步等現象就會相繼出現。假定成本推進型和國際輸入性的通貨膨脹違背遏制,國內物價仍居高不下,這就是“滯漲”。
應對通貨膨脹,尤其是要預防”滯漲“的發生,有必要採取兩項政策。厲以寧說,首先,有必要從總量調控轉為總量調控與結構性調控並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利率政策的調整以及信貸規模的調控,都屬於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都是重要的,但局限性很大,主要是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貨幣政策的結構性調控,更加適宜我國現階段的國情。
其次,從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貨幣政策,要分階段推進,避免急轉彎。“鬆緊搭配”可能更加有效。“鬆緊搭配”是指:在貨幣政策抽緊的同時,貨幣政策不妨送一些;在財政政策抽緊的同時,財政政策不妨松一些。即使是貨幣或財政政策本身,也可以實行“鬆緊搭配”。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雙緊”是非到萬不得已時才採取的措施,一定要慎之又慎。
厲以寧認為,從長期考察,我國經濟發展會遭遇兩大要素瓶頸的約束。這是影響長期物價趨勢的兩個至關重要問題。一是土地供給有限。政府有必要早做規劃,解除土地供給瓶頸;二是資本配置不平衡。資本總量目前並不稀缺,關鍵是資本配置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民營經濟融資難仍有待於解決,資本由於追逐高盈利率而流入虛擬經濟領域等等。而資本均衡化是區域發展均衡化和產業結構均衡化的主要前提,是長期穩定人們通貨膨脹預期的保證之一,政府應對此進行專門研究。(記者徐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