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加劇正在繼續改變國際資金流向,“人民幣只漲不跌”的市場一致預期也隨之發生變化。
《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公開數據計算得出,截至11月25日,按當日1美元兌6.3554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11月以來人民幣實際貶值0 .5%。與此同時,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 D F也顯示,未來1個月到2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低,顯示遠期市場出現人民幣貶值預期。
現在,對人民幣升值前景的判斷出現和以往不一樣的聲音。《華爾街日報》11月25日在顯要位置刊發題為《人民幣升值過程或將戛然而止》的署名文章,分析師稱,中國10多年來才出現第二次外匯凈流出,這或許意味著人民幣逐漸升值的日子即將結束。
文章援引東方匯理分析師科瓦爾奇克的話說,人民幣幣值很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升值壓力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大。
科瓦爾奇克所說的“第二次外匯凈流出”指的是央行最新公佈的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數據。據央行初步統計,10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總額比9月末凈減少248.92億元,自2008年1月以來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資金流出的結果就是,2010年6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以每年5.5%的速度升值的過程行將結束。相對地,人民幣幣值的波動性可能會升高,從而令下注賭人民幣升值的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加大。”科瓦爾奇克說。
而渣打銀行發佈的報告稱,2012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可能僅為3.3%,低於今年4.5%的升值預期。
市場主體的行為也反映出人民幣升值預期或有改變。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25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僅32億美元,創下該數據按月公佈以來的新低。具體而言,10月的代客售匯數據與8月和9月持平,但代客結匯數據卻明顯下滑,這成為結售匯順差創下新低的主要原因。實際上,若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企業和個人傾向將外匯賣給銀行,即銀行結匯;而當市場預期人民幣貶值時,企業和個人則願意手持美元,從銀行買入外匯,即銀行售匯。由此看出,結匯下滑表明市場主體不再一致看多人民幣。
而作為資金流入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海關總署日前公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10月出口增速延續低迷之勢,當月貿易順差170.33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在貿易順差下降的趨勢下,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在情理之中。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日前在微博中表示“從市場情緒、貿易收支、國際資金流動等幾方面觀察,我以為人民幣升值勢頭已經基本結束,至少階段性見頂。從我國明年外貿形勢、歐債危機誘發資金外流、國內房地產調控導致資產價格普遍開始回落等多方面判斷,也應該立即停止單邊升值。”
路透社25日援引巴克萊資本最新報告指出,“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包括允許更大範圍的雙向匯率波動;更多地使用貨幣籃子,允許兌美元的即期匯率更大的波動範圍)可能不久就會形成,這可為雙向貨幣波動鋪平道路。
路透社報道稱,隨著外部盈餘的縮小和資本流入的放緩,人民幣已不再被明顯低估。過去兩個星期,市場即期匯率曾多次被交易到交易區間較弱的一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巴克萊資本預期在貿易加權的基礎上人民幣年均升值5%至10%,但也表示,在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經濟和金融形勢的不利變化可能誘發多次的貨幣貶值。
不過,在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看來,人民幣仍將保持升值態勢。首先,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的格局仍將持續;其次,人民幣目前仍被低估,距均衡匯率還有一定距離;第三,目前熱錢比較“安靜”,有利於人民幣實現均衡匯率。 (記者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