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融資融券謹防“既賠夫人又折兵”

2010-02-04 10: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對投資者來說,融資融券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投資者多了一條便捷的融資渠道,還能通過賣空機制的引入,改變原來市場單邊市的格局,因而也就多了一種盈利模式,對整個股市的活躍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另一方面,風險也隨之增加。操作得好,相當於多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還能使盈利成倍增加;操作不當,也會加大投資風險,甚至傾家蕩產。從目前融資融券的制度安排來看,投資者參與的風險,除了普通證券交易所具有的共性風險外,還隱含著一些特殊風險,因此,參與融資融券一定要慎之又慎。

  在我看來,這項業務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有如下風險:

  一是下跌風險。與普通證券交易一樣,融資融券也存在下跌風險。在投資者融資交易後,如果大盤和個股下跌,此風險就會顯現出來,且由於融資交易時投資者只需投入部分保證金,其餘資金由券商代為支付,因此融資交易的下跌風險就比普通證券交易還大。

  二是上漲風險。上漲風險主要出現在融券交易後大盤和個股上漲時,直接原因是投資者判斷失誤。在普通證券交易中,一般不存在上漲風險,最多是踏空,但資金和市值都不會縮水。而一旦參與融券交易,同樣會出現虧損,且這種因大盤和個股上漲而導致的上漲風險一點都不亞於下跌風險。

  三是乘數風險。融資融券的最大風險在於“比滿倉還滿倉”。在普通證券交易中,穩健的投資者十分注重倉位控制,一般不滿倉操作。而融資融券交易利用財務杠桿放大了證券投資的盈虧比例,投資者若參與融資融券交易且滿倉操作,風險比普通證券交易的滿倉還要大許多倍。

  之所以會出現“比滿倉還滿倉”的情況,主要原因是融資融券交易的“杠桿作用”,而“杠桿作用”的放大程度,又與保證金比例和擔保物折算率有關,即保證金比例越低,擔保物折算率越高,融資融券交易的財務杠桿也越高,投資者在可能獲得高收益的同時,可能遭受的損失也更大。

  比如,投資者拿1萬元錢投入股市,全倉買入1萬元市值股票,在普通交易中,一個跌停損失10%(0.1萬元);但若將1萬元作為保證金融資買股,結果就大不一樣。以保證金比例50%、擔保物折算率70%計算,投資者可先買股票1萬元,再以此作為擔保物向證券公司融資買股。融資可買股票市值為:保證金/融資保證金比例=擔保物市值×折算率/融資保證金比例=1萬元×70%/50%=1.4萬元。加上開始買入的1萬元,投資者總共買入2.4萬元的股票。此時,一個跌停損失2.4萬元的10%(0.24萬元),相當於全部保證金1萬元的24%,損失是普通證券交易的2.4倍。當融資融券比例再提高、保證金比例再下降時,這種乘數風險還要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