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銀行理財將回歸理性

2012-01-13 13:48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范樂

  央行數據表明,投資者選擇“基金、理財產品”投資意向的百分比22.5%比選擇“房地產投資”高了6個百分點。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將依舊如火如荼,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銀行的理財產品市場開始逐漸回歸冷靜,變化也悄然而生。

  收益率或將有所下降

  2011年可謂是銀行理財產品“井噴式”發展的一年,預期收益節節攀高,于去年6月達至頂峰,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均在6%左右,一些另類理財產品甚至達到10%至30%。

  在2011年12月5日首次降低存準率之後,貨幣政策開始有所放緩。受此影響,銀行與理財產品掛鉤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下滑的趨勢已然顯現。去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高企過後,高額的回報率僅僅持續了大約1個季度。而在去年年底就出現了回落趨勢。

  滾動及中長期理財興起

  對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銀監會去年10月份頒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並於今年元月1日開始實施。這個辦法一方面叫停了低於30的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的發放,另一方面也將一些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準入門檻提高,這無形之中限制了很多銀行理財產品的發放。

  銀率網日前發佈2011年12月理財產品市場月度報告顯示,12月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512款,發行量驟降。從產品投資期限看,超短期產品發行繼續呈現銳減態勢,超短期理財產品告別主流時代。

  不興超短期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又將以怎樣的“新面孔”出現在眾人面前?無非兩種趨勢使然。一種是滾動式理財產品,另一種則是中長期的理財產品。

  面對雙重壓力的銀行而言,滾動式的理財產品無疑是最好的替代之物,這也使得這種並不算新的理財方式,逐漸成為百姓理財中的新寵。

  另一方面,配置中長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開始在銀行客戶中得到重視。由於降息預期的不斷升溫,中長期銀行理財產品成為另一新寵。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CPI降至5%以下,通脹預期緩和,貨幣政策放松的概率進一步增大,市場降息的預期加大,投資中長期產品更有利於資產保值增值。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注重調整期限。對銀行理財產品來說,隨著通脹持續緩解,產品收益率也會相應出現變化,投資者當前可重點關注預期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產品,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利率下行風險。如果利率下行,中長週期理財產品或是未來銀行產品設計的趨勢。

  私人銀行將成發展趨勢

  去年年底,光大銀行私人銀行部掛牌成立。至此,國內已經有13家商業銀行宣佈成立私人銀行部門。

  私人銀行將是未來銀行發展的趨勢之一。根據建設銀行此前發佈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可投資資產在6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家庭共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預計達到27萬億元。

  如此龐大的數目和驚人的需求群體,不得不讓各家銀行心動不已。數據顯示,已開設私人銀行的各家銀行,對私人銀行客戶的門檻設置各有不同,幾乎均在80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遠超過辦法中規定下線。

  “這部分人抗風險能力要比普通百姓強很多。一般而言,這些人是用手頭上閒散的資金來做私人銀行業務,他們實際的資本,可能要遠遠超過準入門檻。”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現在私人銀行業務十分相似,但銀行希望通過理財產品及扶持客戶企業等措施,培養高粘度的高端客戶。(晨報記者 姜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