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理財忙 資金壓力大可分期還款

2012-10-11 16:04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范樂

  每年的節假日總是聚

  餐、購物、消費刷卡的高峰期,今年中秋、國慶8天長假更讓消費者過足了癮。不過雙節期間,“喜刷刷”一族在享受刷卡“血拼”的快樂之後,一定要及時還款。工行福建省分行營業部理財師建議,刷卡族最好在假期後及時查詢帳單,合理安排還款計劃,以免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長假過後是銀行卡透支還款的高峰期。在這種情況下,市民一定要趕快查詢信用卡的免息還款日,同時還要查詢本期到底刷了多少錢。理財師特別提醒持卡人,節後千萬不要忘記及時處理自己的信用卡帳單,否則會產生不必要的利息和滯納金損失,嚴重的還會影響個人的信用記錄。

  信用卡及時清舊賬

  國慶黃金周堪稱“血拼周”,在假期暢快刷卡後,大多數消費者的信用卡帳單相比平日的欠款額度龐大了不只是一點點,加上受長假出遊或者狂歡等因素影響,持卡人很有可能會忘記在最晚還款日之前還款,造成逾期罰息,而且還可能產生個人不良信用記錄,影響日後在銀行的貸款行為。同時,每當節假日來臨,不少銀行為刺激消費,會將信用卡的透支額度臨時提高,而臨時額度一般會在30天左右到期,到期後,信用卡額度就恢復為原來的信用額度,而如果到當月還款日,持卡人沒有把這筆超出透支額的款還上的話,會按一定比例收取“超限費”,大部分銀行的“超限費”是按照超限金額的5%來收取的,所以持卡人務必要在還款日前記得將這筆錢還上。

  第三方支付可還款

  長假血拼之後,信用卡消費一族常常面臨還款問題。櫃檯前排隊還款費時費力,擱置一旁容易遺忘逾期,多卡還款往往顧此失彼。目前包括支付寶、銀聯線上這樣新興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已經成為信用卡還款的重要渠道。通過支付寶、銀聯線上這樣的網路平臺,只要信用卡持卡人擁有一張具有網上支付功能的銀聯儲蓄卡,就可以同行或者是跨行還款。目前支付寶支援約30家銀行的信用卡還款,目前該項業務免費。通過第三方支付給信用卡還款需要注意的是,各個銀行規定的還款到賬時間不同,部分銀行不支援實時到賬,因此,還款時間最好比到期日提前幾天,以免罰息。

  資金壓力大可分期還款

  資金壓力加大,不少刷卡族想到了分期付款。其實,信用卡分期有很多條件,並非任你隨意操作。據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信用卡帳單分期一般都有申請條件和時間限制,即帳單分期申請人持有的必須是信用卡的主卡,且信用記錄良好,同時持卡滿3個月或有過一次帳單按時全額還款記錄。而在帳單日前申請分期,最低申請金額不低於人民幣500元;在出帳單後申請分期,申請金額最高不超過當期帳單新增人民幣刷卡消費總額的95%。

  期限越長手續費越高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分期還款最大的優點就是延長了還款時間,但還款期限延長後,銀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信用卡分期每期手續費一般為分期總金額乘以每期手續費費率。分期本金總額以月為單位平均攤還,余數計入最後一期,每期分期金額和每期手續費同時入賬。也有銀行一次性收取分期手續費。

  其實,各家銀行對帳單進行的分期期數各有不同,期數不同,手續費率也不同。以某銀行為例,持卡人李小姐的帳單日是每月15日。還款日為每月5日。10月15日出帳單後總還款金額為15000元,李小姐覺得壓力較大,因此申請了12000元的6期分期還款。在11月5日即最後還款日前只需先償還3000元。按照此銀行6個月期每個月分期還款手續費0.75%計算,李小姐這筆分期付款每個月要多支付90元 (12000元×0.75%)的手續費,6個月的手續費總計540元。在12月5日,李小姐需償還2090元。如果李小姐辦理12期的分期,每個月的手續費用則為 12000元×0.66%=79.2元,手續費總計950.4元。還款期限長了,但手續費用也著實不少。

  中長期理財產品可關注

  隨著國慶長假的結束,理財產品的收益水準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合理回歸,投資者不妨考慮適當選擇投資期限更長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可以從1個月以內適當延長至6個月甚至更長。不過,在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的同時,還要適當降低合理的收益預期,在季末考核結束以後,不應該再以前期高收益的預期來衡量此後推出的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水準。

  如果是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本身只是利用節間休市的間隙購買了短期理財產品,在節後,如果對於證券市場仍不樂觀,也可以繼續關注短期理財產品,獲取一定的收益;但如果本身就計劃在銀行市場做長期投資的投資者,要想獲得穩健的收益,宜選擇一些相對歷史數據較高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會比頻繁購買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來得高,購買短期理財產品等待的過程也是存在時間成本的。

  無論市場行情如何,一般來說投資中長期理財產品更划算。短期理財產品在收益日前後都會有幾天“閒置期”,攤薄了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如果不能立刻投資下一個理財產品,“閒置期”還會更長,導致收益率被拉得更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