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銀監會已要求銀行對資金池理財產品進行限期整改。對在4月底前不能達標的銀行,銀監會將開出罰單,不排除停止此類銀行從事理財產品業務資格的可能。在榕業內人士稱,資金池理財產品已成行業普遍現象,但其資金投向不明,隱藏著不小的風險。此類理財產品被叫停後,今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和預期年化收益率有可能雙雙下降。
福建省理財規劃師協會副會長唐偉表示,理財產品剛問世時,投資渠道比較明確,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投資于指定的領域,相當於一對一理財產品。不過此舉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如信託產品,按規定認購門檻高達100萬元,如果純以信託方式發售,有實力認購的大客戶相對有限,發售期有時會拖到1個月甚至更長,普通客戶想購買但苦於門檻太高。銀行就把信託產品打包成理財產品,化整為零,普通客戶只要5萬元就可以購買。
在此背景下,資金池理財產品紛紛亮相。有別於傳統的一對一理財產品,所謂資金池理財產品,是以債券、回購、信託融資計劃、存款等多元化投資的集合性資產包作為統一資金運用,通過滾動發售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持續募集資金,以動態管理模式保持理財資金來源和理財資金運用平衡,從中獲取收益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
唐偉稱,資金池理財產品應運而生解決了產品發行問題,也讓部分投資者間接參與到門檻較高的信託等領域。但現有的一些資金池理財產品不夠規範,資金投向不明,存在不少風險隱患。銀行產品募集的資金被統一進行投資,但這筆資金是否真的都全部投向於規定的投資渠道不夠透明,有時還有可能成為銀行獲取超額收益的工具,即銀行把募集來的一部分資金投向於風險較高、預期收益率也較高的產品,並按約定的收益兌付,超額收益歸管理者所有。此外即使個別投資產品發生了風險,也難以體現在產品的兌付上。
據其介紹,監管部門整頓資金池理財產品,有利於理財產品市場健康發展。一旦資金池理財產品被叫停,今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將會有所下降,同時規範投資渠道,單只理財產品嚴格投向規定的投資渠道,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將會有所下降。在榕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理財產品設計處於總行層面,分行暫未接到總行相關通知。今後理財產品在投資和保障方面的說明將更為透明,但預期收益率可能會因此被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