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人民幣國際化並非刻意為之

2012-06-05 09:01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范樂

  晨報訊(記者 姜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華盛頓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人民幣能否國際化最終還是靠市場的選擇,央行並非刻意推動本幣國際化。實際上,雖然人民幣國際化正逐漸成為金融業界的“時髦詞”,但不少業內專家坦言,當下並非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好時機。

  周小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並沒有刻意為之。我們可以說的是,人民幣有這個潛力,將來可能成為國際上比較被接受的貨幣之一。”

  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就是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在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和儲備貨幣的過程。今年以來,不僅匯豐銀行在倫敦發放了第一隻人民幣債券,近日人民幣又與日元展開直接交易,都推動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提高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不過在中國社科院的《國際化戰略中的人民幣區域化》的報告中也指出了三方面的負面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後,世界經濟稍有變動,就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影響,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此前在和訊網論壇上表示,中國維持再長一段時間的資本管制,也比突然放開資本市場要明智,畢竟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就意味著放開中國的資本賬戶。

  “目前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實行貨幣寬鬆政策,如果現階段特別快地開放資本市場,會造成經濟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出現經濟危機的前兆,再加上目前中國經濟確實走到了拐點,出口下降,這時候開放市場,會造成大量資本外逃。”丁一凡表示。

  周小川也表示,當前,中國還要做好兩方面的事:一是過去政策上有很多管制,比如有的法規規定某種交易只能用“硬通貨”而不準用人民幣,我們把這類不必要的管制先清理掉,用什麼貨幣來交易、結算由市場參與者自己選擇;二是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而且是向國際開放的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金融領域人民幣的可用性。因此總體上說,我們當前是要一件一件地做好自己的功課,然後讓市場參與者去自主判斷和選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