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張景棠教授作《炎帝在臺灣信仰發展之研究》主題講座。(台灣網 王思羽 攝)
台灣網10月15日株洲消息 10月14日下午,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舉行,兩岸學者激情共論炎帝,傳承神農文化。論壇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專家、炎帝陵管理局局長朱建軍教授,臺灣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張景棠教授分別作《傳揚神農炎帝文化,共圖中華民族復興》、《炎帝在臺灣信仰發展之研究》主題講座,參加2011年炎帝神農文化祭兩岸嘉賓800余人到場聆聽。活動當天,炎帝陵管理局與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還共同簽署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神農,是中國上古神話與傳說中的重要人物,向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祖之一……”張景棠教授論述了神農文化在臺灣地區的傳承情況,並介紹了神農文化研究現狀、炎帝的相關記載及民間傳說。他從臺灣神農大帝信仰的情形、神農祭典變遷的特色、臺灣炎帝信仰特質、神農大帝造型比較、神農大帝廟對聯分析等幾個方面介紹臺灣炎帝信仰的發展史。
張景棠表示,儘管歷來古籍記載對神農的描述大都是不完整的片斷,然而這些記載和傳說中,除了反映出原始生活與生產的狀況,更可深刻體現出神農在農業、醫藥、商業等對後世所做的貢獻,使後世對其恩澤感念至今,緬懷諸德。
“發展建設中的炎帝陵已經並且正在成為中華文明史的史前地標——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炎黃子孫的情感紐帶——發展復興的動力源泉;炎帝精神可以概括為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朱建軍從多方面介紹闡述了炎帝的偉大功績,以及炎帝陵、炎帝精神、神農文化具體內涵及其在傳承華夏文明中的重大歷史作用。
朱建軍認為,炎帝神農文化具有“六大”時代價值: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文化基因價值;民族凝聚的情感紐帶——信仰認同價值;治國理政的政治鏡鑒——政治資鑒價值;道德建設的國粹經典——道德教化價值;國學教育的傳統教義——教育傳承價值;中華復興的動力源泉——精神激勵價值。
“跨海尋根到炎陵,同胞一脈別樣親。慎終追遠崇聖祖,繼往開來締昇平!”朱建軍現場即興賦詩,更加引起了兩岸聽眾的共鳴。
本次論壇舉行前,湖南省炎陵縣炎帝陵管理局與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現場簽署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據了解,根據協議,今後雙方將建立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拜謁、祭祀常態機制,發揮雙方自身優勢為遊客(信眾)祭祀炎帝神農氏提供便利服務;加強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研究交流與合作,實現研究資源整合、成果共用,促進炎帝神農文化交流普及;培育和開發神農文化創意產業,不定期謀劃炎帝神農主題文化節與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活動等。(記者 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