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最近出臺的“八個行動計劃”中有關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的計劃格外引人關注。汪洋書記曾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幸福導向型產業”,並將其作為廣東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而廣東省“十二五”發展主題就是“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顯然,幸福導向型產業計劃恰好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了。
這次的行動計劃強調: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建設幸福廣東的基礎,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水準的保證。要緊緊圍繞人的需求去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努力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民幸福感的同步提升。
同時,行動計劃還明確將重點推進八大幸福導向型產業,以適應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健康衛生、便捷出行、食品餐飲、體育健身、智慧生活、文化娛樂、休閒旅遊、綠色環保等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新需求。並且有具體的指標要求,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幸福導向型產業將初具規模,增加值達到1.2萬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16%。
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和行動計劃精神,幸福導向型產業應該體現三大特點:一是民生為重。八大幸福導向型產業無不體現了重視民生的需要,大都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當然需求層次上是從溫飽型上升到了小康型、富裕型,但仍是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不是簡單地追求速度型、政績型、GDP型產業。也就是從“以物為重”到“以人為本”,直接針對“出行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現實問題。
二是感受優先。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狀態,廣東去年以來第一次對幸福指標進行考核也設定了客觀值和主觀值。通常產業是較為客觀性、經濟性的,側重於物理性計算。從八大幸福導向型產業的選定來看,大多涉及民眾的切身感受,或者說民眾的生活方式將受到顯著影響。因此,發展這些產業不僅要強調其產值、增加值、附加值,更要重視其品質、感受性。如休閒旅遊鬧得人心情不好,出現強買強賣、貨不對板、疲於奔命等等現象,再大的經濟效益也是不能帶來幸福感的。在發展幸福導向型產業時要特別了解民眾需求和體驗,徵求民眾的意見,重視反饋和建議。
三是產業機遇。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方向是輕型化,並與人的幸福感相關,這是在滿足民眾溫飽型需求之後的更高層次的市場開發,蘊含著極大的商業機會。目前,一些“硬產業”往往是產能過剩,雖然也存在著提升的需要,但“軟產業”的需求某種意義上是無窮的。如一個家庭通常有一兩台電視、一兩台車就足夠了,即使升級換代也有一個過程;而健康、餐飲、文體、休閒、旅遊、網路、娛樂等等需求則似乎是無窮盡的。顯然,這對於走向小康和富裕型生活狀態的民眾,市場的開發潛力是巨大的。企業和投資者應該好好抓住發展幸福導向型產業所帶來的商機。
反過來,幸福導向型產業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刺激“硬產業”。如旅遊出行多了,就會對道路、酒店、遊樂場所產生需求;養生休閒多了,就會對新型餐飲、營養物質、休閒場所產生需求……甚至可以說,這也是廣東乃至中國經濟轉型到內需拉動型的重要一環。某種意義上,廣東首倡發展幸福導向型產業就是拉動內需的重要舉措,兼具經濟學和社會學意義。(作者為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