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棉昨低價拋儲解棉市“饑渴”憂儲備棉品質 苦囊中羞澀
這個冬天,紡織企業沒興趣
蝴蝶效應再次顯現。28年來最冷的這個冬天,再次讓棉花價格震蕩上漲。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顯示,昨日國內棉市期貨、現貨全線飄紅。
“昨日,鄭棉1305合約周最高價為19370元/噸,最低價為19000元/噸,盤面上漲275點,漲幅度為1.44%;鄭棉呈現上漲行情。”神農分析師對記者說,國內現貨:1月11日,國內棉花報價繼續上漲,代表內地229級棉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A指數為20102噸,較10日上漲7元;代表內地328級棉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為19278噸,較10日上漲8元。
昨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棉”)開始拋售儲備棉,競賣底價為1.9萬元/噸,低於收儲價格2.04萬元/噸。
“這是一個好消息!”談及中儲棉拋儲時,一位從事紡織行業的公司高管對記者說,這麼操作可以使拋儲價格保持在一定水準,也可減輕國內高棉價對紡織企業的壓力。
棉價倒挂 國內外價差每噸5000元
就在一個月前,進入今冬收棉季節時,變化多端的棉價不斷刺激著棉農、棉企的神經。
據《人民日報》消息,近年來棉價的起起落落,導致國內主要產棉區的種植面積以年均10%的速度遞減,而下游產業的寒冬,又讓本已脆弱的國內棉花市場雪上加霜。寒流來襲,面對令人“揪心”的棉花,無論是棉農,還是棉企,都在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不過,國家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以扭轉頹勢。昨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相關人士對記者說,雖面臨庫存大幅增加、紡織行業低迷不振、內外棉價差持續高位運作等不利因素,但在國家臨儲政策支撐下,2012-2013棉花年度,棉花市場總體運作較為平穩,未發現“打白條”等現象。
“今年國家繼續實行與收購價格掛鉤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每噸較上年提高了600元,對應每斤籽棉收購價約提高0.1元左右。”上述人士說,從收購價格來看,目前市場上三級花基本上在4元-4.2元/斤左右,新疆略高。棉農以此價格出售有一定的獲利空間。
不過,這樣的直接結果是中國棉花價格意外高漲,而國際市場價格則因需求大降一落千丈。這一棉價倒挂的現象,引起業界的普遍擔憂。
“目前國內棉價高於每噸18000多元,國際棉價每噸13000多元。兩者相差5000多元,進口棉花需配額,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壓力很大。”日前,多位紡織服裝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對媒體表示,國家應放開棉花市場,而對棉農實行直補。
相關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由於中國實行進口棉配額制度,國內外巨大的差價嚴重削弱了國內棉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數據顯示,中國棉質產品出口全面負增長。
壓力太大 業內建議改變現行流通體制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公佈的調查顯示,元旦前後紡企用棉以國儲棉和進口棉為主,上周棉花行情比較平淡,導致現貨供應更加緊張。
昨日,中儲棉正式開始向市場投放儲備棉。不過,並非所有的紡織企業都為本次拋儲感到欣慰。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本次拋售的棉花為2011年及以前年度入庫的棉花,這讓業界對其品質表示擔憂。
“棉花是越放越次,好的棉花放兩年也不行了。我們主要用高檔進口棉,這次拋儲的棉花品質可能會不符合我們的條件。”昨日,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上述負責人說,中儲棉這兩年連續大規模收儲,目前庫存已經超過900萬噸,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往年的,相當於把好的棉花放壞了,而企業卻面臨著原料短缺。
昨日,記者登錄中儲棉官方網站查詢投放公告發現,中儲棉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儲備棉競賣交易系統以公開競賣方式投放儲備棉,此次出庫銷售的儲備棉競賣底價為19000元/噸(標準級),其他等級棉花按照品級差率3%、長度差率1%進行測算。
公告要求,參與企業于2013年3月31日前的最大競買數量不得超過其2個月的棉花使用量,且購買的儲備棉僅限于自用,不得倒賣。
“雖然拋售條件不錯,但像我們這樣的企業還是不會參與的。”昨日,杭州一家棉紡企業負責採購的人士對記者說,關鍵是沒錢,年前要給工人結算工資,沒有其他資金參加競拍了。
另一位棉紡企業負責人同樣對記者說出其遭遇尷尬境地,目前國內成本壓力太大,企業在對外競爭方面處於劣勢,經營很困難。再加上快到農曆年底,各方面支出較大。
“中國應該在棉花流通體制上有所改變。棉花的生產和流通應該做到市場化,而不是靠收儲和進口配額調節。現在的狀況已有些扭曲,由於國家收儲後自身的壓力大,國內棉花價格高企業不願意買,國際棉花價格低,沒有配額又買不到。”夏令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