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起大企業涉獵養殖業,恐怕最有名的就是3年多以前網易開辦養豬場的消息了。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跨界之路。在山東青島,多家大企業投資上億元到郊區圈地,養猴頭菇,種植有機蔬菜、水果,發展有機新農業。要知道,投身現代農業再也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憑著一股幹勁兒就能成功的,這些企業的試水過程是否一帆風順呢?
青島市經濟貿易總公司原本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而如今,公司卻將目光轉向新農業,在青島嶗山西麓的半山腰建起一座生態示範園。
公司負責人褚桂春:在嶗山水庫上游包了一個山洞,種蘑菇,目前來說兩個品種,一個是猴頭菇,一個是雞腿菇。
據了解,這裡種植的猴頭菇長勢喜人,有的已經長到杯口大,採摘人員估計每個重約0.6-0.7斤,市場價格可達100元/斤。而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酒店表示出興趣。褚桂春告訴記者,他們從外貿出口轉型農業的出發點就在這裡:
褚桂春:應該說一個是現在國際市場蕭條,所以說國際貿易難度很大,第二個呢就是在做進口葡萄酒、還有一些國外有機食品過程當中,認識到有機食品對人們健康非常重要,因為咱們國家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看看有沒有可能在這方面做點事情。
褚桂春說,企業轉型投身新農業,自己並不是個例,青島已經有多家企業在郊區圈地發展新農業,有的投資能上億元。
褚桂春: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很多都做了這方面的投資,實際上我做的還比較晚。
在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看來,原本不相干的大企業投資農業種地、養豬,主要是看重新農業的發展前景。
馮永輝: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需求越來越旺,從長遠來看的話,是長期利好的一個東西,所以很多外部資金可能覺得投資農業機會非常好。
雖然投資農業的前景很好,但由於標準較高,投入成本大,以及對農業不太熟悉等原因,記者調查發現,真正盈利的企業並不多。一些企業熱衷於郊區包地,動輒投資幾百萬元,由於長期不見成效便半途而廢,初期投資也因此打了水漂。
青島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楊學立告訴記者,養豬、種地看似簡單,但投資回報週期較長。
楊學立:農業肯定是前期它要投入的,因為農業的回收週期相對來說比較低的,做好基礎以後,做出來要有特色的東西,做出品牌來,價格稍微要比普通菜要高一點。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企業主打的事有機、綠色等高端品牌菜,前期投入明顯增加。青島市經濟貿易總公司經理褚桂春告訴記者,為了沒有農藥殘留,韭菜防蟲蛆一般使用草木灰,割完一茬韭菜,撒上草木灰,但目前草木灰在市場上沒有銷售的,農戶家中的草木灰量又太小,只好自己想法加工,這無疑增加了成本。
褚桂春:要採取有機的來要求,要增加一些投入,那這樣成本就要增加了,回報期相對比較長一些。
這些試水企業雖然有資金,但缺乏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也往往導致投資風險加大。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風險要大得多,外部的企業進來之後是有資金,但缺的是這個行業的經驗和對風險的防控,有錢還得對路,找到這方面的人,大部分都是資金進來,頭腦一熱進來了,進來以後一操作、一實踐,兩年以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到時候沒賺錢反而虧了一堆回去了。
對此,經濟學者馬光遠認為,未來隨著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將會有更多的工業企業投身農業,實行多种經營。但企業在進入之前,應當謹慎論證。
馬光遠:我們知道現代農業本身它屬於一個擁有介入門檻的一個行業,所以我覺得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適合去做這樣的嘗試做這樣的轉型,我覺得企業在做這種選擇事的時候,不僅僅你得看到未來的一個發展潛力,一個發展的機會,但同時還要做一個充分的論證。你比如說在技術可行性方面,在轉型的這種可行性方面,肯定都要做一定論證,我們不能盲目的去轉型,因為有一些企業比如說以前他做鋼鐵的看到鋼鐵不好做,之後轉到養豬,事實上養豬本身並不見得比鋼鐵要好弄,所以我覺得對企業來講的話,面對目前這麼一個轉型的時刻,大家可以做一些選擇,但是這種選擇本身,應該建立在一個審慎的基礎上,建立在一個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不要想當然的去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