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搶購,全球奶粉告急(產經觀察)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等外媒紛紛報道中國消費者在當地搶購嬰兒奶粉,造成當地市場奶粉脫銷的事件。據當地媒體報道,奶粉主要由當地華人購買,集中大量囤積並通過網路代購商家出售至中國。最近,這股搶購浪潮席捲了荷蘭、德國、丹麥、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導致當地嬰兒奶粉庫存告急。
比如,荷蘭奶粉生產商反映,知名品牌牛欄、美素等奶粉需求量猛增,僅2012年第四季度,美素嬰兒奶粉的需求量就增長了將近25%。
據了解,針對中國消費者在當地大量收購奶粉從而導致奶粉短缺的事件,紐西蘭貿易部長格羅澤近日透露,紐西蘭將採取措施打擊在超市大量購買奶粉出口中國的情況。目前,紐西蘭部分超級市場明文規定,每人每次不得購買超過4罐奶粉。而澳大利亞部分超市則貼上中文告示,表明每人限買3罐奶粉。
美素嬰兒奶粉生產商荷蘭Hero公司的發言人揭示了新一波奶粉搶購潮後面的秘密:“2012年龍年中國的嬰兒潮,使中國市場對外國嬰兒奶粉的需求激增。中國每年出生1700萬新生兒,而荷蘭只有17.5萬,兩者根本無法比較。”
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發酵。“隨著國內各類事件不斷曝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本國生產的無論國產還是進口品牌奶粉都不安全,一些更是認為,歐美生產企業,對中國市場有歧視,出口中國的奶粉品質不及為本國生產的,這迫使越來越多消費者將海外市場看成一方凈土。”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些年,儘管旺盛消費推動境內奶粉市場份額不斷增長,但其中很大部分被進口品牌分食,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摒棄境內,陸續轉移到海外購買,從幾年前的港澳臺搶購一直擴散到今天的歐美市場。與此同時,純進口奶粉品牌大批涌入,進口量也以每年約20%的速度快速增長。
記者注意到,在歐美等國,嬰幼兒奶粉一直是政府重點補貼的對象。而荷蘭為了鼓勵生育,給予嬰幼兒產品更多的優惠待遇。宋亮告訴記者,由於政府限制,在荷蘭零售渠道奶粉多數也不掙錢,主要是為了吸引父母們順道購買其他利潤較高的嬰幼兒衍生產品。再加上歐元匯率長期走低,這就使得歐美等國奶粉價格比國內便宜很多。
國內進口奶粉供不應求及企業頻繁變相漲價等現象,已引起中國政府重視。據了解,繼2012年下調進口奶粉關稅之後,今年進口奶粉關稅再次下降至5%,同時鼓勵境內奶粉生產企業“走出去”,這將緩解境內的“進口奶粉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