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經濟增長,誰都明白目前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不平衡,誰都明白消費拉動非一日之功,誰都明白出口拉動非一廂情願,誰都明白從國力計、從信心計、從就業與社會穩定計,當前及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只能主要靠投資拉動。其他拉動非不為也,實不能立即見效也。
下一步投資拉動“拉什麼”?我認為有六個重點:一是繼續投向適度比例的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村公路交通、農田水利、文教衛生、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將目前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逐步轉變為“農村像亞洲”直到未來農村也“像歐洲”;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三是繼續補民生之課,特別是大補快補環境保護、國民教育、文體旅遊、醫療衛生及重大基礎配套設施等領域;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別是海洋、極地、外空、國防、生物醫學、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國家創新戰略前沿方面的研發投入;五是有戰略意義的能源、原材料與海外投資;六是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的生態建設投入,如防沙治沙、植被建設、江湖治理等等。這裡我特別想說的是農村投資問題。中國經濟的最大特徵是“二元經濟”,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是結構失衡,不但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不平衡,“三駕馬車”中的投資也不平衡,特別是城鄉投資不平衡。城市投資是“財源茂盛”,“不盡長江滾滾來”;農村投資是“囊中羞澀”,“猶抱琵琶半遮面”。因此要極大地提高農村投資比例。
投資拉動“誰來拉”?現在的投資來源主要是財政和信貸。下一步除財政、信貸外,依據不同收益狀況應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包括民間投資、外資、社會機構投資等等。前面說到的農村投資,許多銀行其實也是非不貸也,實是有些貸後難以收回也。這實際是政策性與商業性的矛盾。加大農村投入是最大的政策性問題,銀行是最典型的商業性機構,怎麼辦?我去年曾提出“建立市場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城鄉金融資源配置體系”的觀點。這個問題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銀行貸款、財政補貼、確保回收、倍數拉動”。假設銀行投入100億元,若干年後應收回本息110億元,而實際只能收回90億元,則財政補貼20億元即可。如果財政直接投200億元,只有200億元;如果財政補貼200億元,則可拉動投資1000億元,將產生一個“倍數拉動效應”。
當前,中國依靠投資拉動GDP是不得已的辦法。我國投資每增加1%,可以拉動GDP增長0.2%;居民消費每增加1%,可以拉動GDP增長0.8%。從這一點來看,推動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動力是投資,根本動力是消費。投資的最終目的也是滿足需求促進消費。要研究以投資促消費,以消費引導投資的問題,打通投資與消費之間相互轉化的通道,使二者逐步並軌,形成投資→就業→收入→消費→增長的良性迴圈。當前的具體措施除上述建議外,還應進一步提高投資支出轉机化為收入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增強其消費能力。因為現在的問題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沒有消費需求,有消費需求的人沒有消費能力。只有解決了有消費需求者的消費能力,才能真正增加消費。
(作者為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