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政”不可能持續

時間:2010-01-25 10: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有效解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問題,最根本的是搞好經濟發展,提高企業效益,讓更多的優質稅源取代土地生財

  財政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預計達68477億元,同比增長11.7%。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去年企業效益出現下滑,我國大規模實施了結構性減稅政策,財政收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正是有了雄厚的財力支撐,一年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各項重點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繼續大幅增長。據財政部測算,預計中央財政2009年用於“三農”的支出7161.4億元,教育支出2002.41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266.7億元,分別增長20.2%、24.9%和48.2%。百姓的看病、養老、最低生活保障進一步改善,後顧之憂逐步減少,過日子的精氣神就更足了。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隨著經濟回升、企業效益好轉,應該說實現全國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是有條件和基礎的,但其中的隱憂也不容忽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土地出讓金在地方財政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

  在一些大中城市,“賣地”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佔地方財政收入的1/3左右,有的城市甚至佔到了財政收入一半以上。特別是2009年以來,全國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飆升,“地王”頻出,許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也再創新高,遠遠超過房地產火爆的2007年。“土地財政”加劇了地方財政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促著房價上漲。

  地價上漲、土地出讓收入增加,確實讓地方政府財源滾滾,但從長遠看,這樣的“土地財政”是不可能持續的。因為,土地作為一種稀缺資源,不可複製,賣一塊就少一塊,通過大量出讓土地獲取收益無異於寅吃卯糧;再者,地價與房價是有聯動關係的,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當房價大大超出百姓購買力,就會向其價值回歸,因此高地價產生的超額收益也是不可持續的。加上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房價過快上漲正在得到遏制,“麵粉貴過麵包”的“地王”現象也將大大減少。顯然,以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地方財政支柱是難以為繼的。

  一方面,“土地財政”備受質疑,短期內財政收入難以實現較快增長;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基數大、剛性強,重點工程的後續建設,以及“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保和就業等民生領域,都需要財政真金白銀的支援。可見,今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將十分突出,地方財政面臨更大的壓力。

  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最根本的是搞好經濟發展,提高企業效益,讓更多的優質稅源取代土地生財。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比如,在中央財政對地方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可以結合資源稅改革等,為地方開闢一些新的稅源;並在稅收增量返還和一些稅源的分稅比例上,多向地方和基層傾斜。只有地方政府的“財源”廣了,稅收的根基牢了,才能有效解決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發展才能更健康、更和諧。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